2002年,故宫启动“百年大修”规划,计划持续到2020年。但2014年至2015年间却中止了一年多。日前,在“近现代建筑遗产与当代城市更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当初叫停修缮是因为包工头找廉价民工。
因廉价民工停掉故宫修缮项目,乍一看令人费解,细细想来,廉价民工参与文物修缮施工实在是放大了文物修缮技术人才、技术工人严重匮乏的尴尬。故宫原本有一套建筑修缮匠人的培养和使用机制,由于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到了年龄要退休,不能返聘。而他们培养的年轻人大都是周边地区的,没有北京户口进不来;北京本地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瓦匠、木匠,尴尬由此产生。没有具备工艺、技艺的工人修缮文物,修缮等于是破坏,其结果比不修缮更糟糕。
“故宫修缮叫停”暴露出的“匠人危机”,敲响了文物保护的警钟。文物保护不能只针对有形保护,文物所承载的技术工艺的保护也很急迫。培养文物修缮方面的匠人,应当纳入到文物保护制度体系,予以通盘考虑。一方面,文物修缮匠人需要纳入职业教育范畴;另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文物修缮从业资质认定和准入机制,细化等级文物修缮项目预算办法,从事文物修缮技术管理与施工的报酬标准应明显高于类似职业,以此建立从业激励机制。总之,让文物修缮既能保护文物本身,也能传承传统技术,才可能出现良性循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