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审计应把握两大重点

民生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补齐民生“短板”,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新常态改革大潮的鲜明导向,也是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点。

新常态下民生审计应着重把握两大重点:一是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的落实。要关注各项民生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防止民生政策“上头热、基层冷”问题的发生。民生资金投入政策性比较强,民生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要从国家政策的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的角度去揭露问题,重点审计各项民生政策制定是否合理,各级政府是否建立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政策的导向性作用能否发挥,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同时,重点审计资金分配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效益性,有无虚列支出、截留、转移、出借、挪用、虚报冒领、贪污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确保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二是民生保障长效机制的建设。重点审计民生保障体系构建是否健全,即目标定位、政策制定、职能设定、机构设置和沟通协调应急等机制是否全面建立,是否实现了统筹安排、高效运转。对涉及面广、事关群众长远利益、短期内又无法全面解决的民生问题,建立统一、规范、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同时,重点审计民生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即审查享受民生保障对象的范围、层级和基本保障的标准是否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目标,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当前民生基本需求。 (文/陈羽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