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静看待上市公司控股权之争
周 琳

上市公司治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规范、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大智慧。只有那些顾全大局、眼光长远的公司,才能在股权变化中为投资者谋求更多权益、创造更多价值,最终赢得市场的尊重

自2015年7月“宝能系”首次举牌上市公司万科A以来,围绕万科控股权之争不断升级。最近各方股东轮番表态,更让事件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针对这场发生在身边的商战大戏,舆论场众声喧哗。有的分析各个大股东的背景,有的主张管理层应无条件服从资本方,也有的认为,资本的力量再强,也不能忽视苦心经营多年的管理层意见。

近年来,涉及公众公司收购案例和上市公司治理争议事件日益增多。比如,上海家化的原管理团队与大股东中国平安集团之间的分歧,就曾经引发股权结构、企业转型发展方向的大讨论;而几年前深康佳A的股权之争,无疑让投资者们看到中小股东“成功逆袭”的可能性。

可以说,这类案例的日益增多乃至形成常态符合市场规律。从资本市场的功能看,利用股票市场交易平台进行并购重组,争夺这些优质企业的股权,已成为国内外通行手段。随着我国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的完善,这类并购重组活动将更多。面对上市公司股权争夺,各方要保持平常心,尤其对于股东和管理层变动无需大惊小怪。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控股权之争呢?笔者认为,不妨跳出单纯个案,用市场化、法治化、社会化的视角来审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股权变化应重点从三方面看待:一是合规合法,二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三是能带给社会更大贡献。

第一个维度,任何企业的股权变化要做到合法合规。小到中小股东行使知情权和建议权,大到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任何股权变化都须遵纪守法。既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损害中小股东权益,涉足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违规信批、超比例持股等案件,也不能造谣传谣、夸大股东意见和管理层权限,利用非公开信息违法获利。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查处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督促各方不能越雷池一步。

在此基础上,企业股权变化是否有利于长远、健康发展可作为第二个维度。企业的股权变化,归根结底只有实现良性发展,才能体现股权的价值、保证股东利益。纵观近期产生股权争夺的案例,一个比较明显的共性是:企业有精干管理团队,过往经营业绩出色。因此,在企业重大决策上,应以是否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为重要标准。股权变动,尤其是控股方变动,可能对企业发展方向带来很大影响。新资本的注入,既能给企业带来新活力、新机遇,也可能对企业发展方向做出不利的抉择。对此各方应该理性分析。比如,阿里巴巴在软银等战略投资者的支持下,实现了向国际化电商的转型;许多国内知名的PE机构也为入主公司带来丰厚的客户资源,或给予详细的转型发展建议。

第三个维度,企业股权变化应带给社会更大贡献。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在创造财富的同时,还应尊重投资者和员工,对社会负责。否则,不但会影响职工就业、政府税收的大局,还会影响产品供应和市场服务、从事公益事业等事项。比如,某国内知名水泥企业,先后出现董事资格被罢免、控股股东更迭等事件,如今已在股权纷争之下深陷财务困境,产生极大内耗。所谓家和万事兴,企业股权争端若对各方都带来负能量,理应及时停止,回到积极协商的轨道上来。

归根结底,上市公司治理是一种基于市场规范、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大智慧。只有那些顾全大局、眼光长远的公司,才能在股权变化中为投资者谋求更多权益、创造更多价值,最终赢得市场的尊重。而那些只靠“讲故事”的资产重组,终将遭到全体股东唾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