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部《航天法》今年将完成草案编制
记者佘惠敏

本报讯 记者佘惠敏报道:记者近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今年是中国航天规划年,国防科工局将编制完成《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空间科学“十三五”规划》,发布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组织完成中国首部《航天法》草案编制工作。

与此同时,今年也是航天创新年,将陆续实施多项重大创新任务,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等空间试验室任务将实施发射和运行,中长期驻留。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卫星将陆续发射。

据介绍,中国航天始终坚持产业创新。近年来,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快速发展,已探索出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应用及产业发展模式。截至目前,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分发量累计超过1000万景,卫星电视直播用户突破7000万,“北斗”终端持有量400万余套,卫星应用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北京一号、二号”和“吉林一号”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和运营,标志着我国商业遥感卫星已开始起步,在国内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国家航天局秘书长田玉龙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新增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导航卫星等近百颗卫星实现在轨运行,提供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推动空间信息应用规模化、业务化和产业化发展。中国航天将加速培育“互联网+卫星应用”新业态,打造航天云平台,推动航天“双创”,培育新兴产业生态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继续加大航天行业开放力度,规范和强化行业监管,加快出台一系列鼓励航天产业化、商业化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航天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航天产业向集群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