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我修炼的魅力
□ 钱晓鸣

杨绛先生走了,一个家在天上团圆了。

一位无官无职的老人竟然牵动了亿万民众的心。2011年,在杨绛先生百岁华诞时,我想这是“一个世纪令人感动的平民情怀”;在今天,我深深地感悟到这是每一位想过好自己平安快乐日子的百姓温暖的希望。

在人们了解和阅读杨绛时,普通群众关心的是这位有学问的老太太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克服困难精心护持着自己的小家。从大家闺秀到婚后的“灶下婢”,从丰衣足食到政治运动的批斗对象,从幸福的家庭到耄耋孤独晚年,我们看到她一路走来的教养和自我修炼。

杨绛读的是教会小学启明学校,她说:最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了独立生活能力,还包括自我判断,学会克制,如何正确与别人和集体相处。她强调,学会自我判断和自我克制,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杨绛始终记得,嬷嬷要求孩子们“每天为生母做一件好事”。

杨绛的中学是在振华女中读的,因为能保持和家庭的密切接触。她说:这段时期,我最珍惜和感念的是与家人的亲近,与自然的亲近。父亲的刚正不阿,母亲的温柔敦厚,对我性格的形成和日后的为人处世都有很大影响。80多年后,杨绛还能清晰地吟唱校歌:三吴女校多复多,学术相观摩;吾校继起,德智体三育是务……

杨绛的大学本科是在东吴大学就读,学了不喜欢的政治学专业。偶然读到希腊悲剧,发现自己喜欢文学。她谈到在东吴大学的主要收获是:扩大了我对社会的认识,与家里更贴近、更珍惜亲情。杨绛很多青少年的朋友成了她日后终生的朋友,特别是1932年结伴北上燕京大学借读的五位好友。

在英国留学期间,当钱钟书取得了牛津大学学士学位后,他们认识到花费那么多时间读学位不如省出时间自己读书获益更大。在学成后的1938年,他们冒着抗日战争的炮火回国。

对于自己的家庭婚姻,杨绛说:“我们姐妹中,三个结了婚的,个个都算得贤妻,我们都自愧待丈夫不如母亲对父亲那么和顺,那么体贴周到。”

读书在杨绛的生活中贯穿始终。在中学时,父亲曾和杨绛谈起读书说:“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杨绛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一星期都白活了。”

在留学时,孩子才不到两岁就开始跟着杨绛夫妇自己乱写乱画地读书了。即便在文革期间下放到农村劳动时,杨绛夫妇还是一心想着读书。杨绛怀着平和宁静的心态,给自己定了一个课程表,一个一个经典作家按照文学史往下读。在杨绛的眼中,读书就是鲜活的生活,“她把读书比作‘串门儿’,借书看,只是到某一家去‘串门儿’,这是她亲身感受的乐趣”。

在钱钟书生前,杨绛和他商量好决定捐款建立一个“好读书奖学金”,用以鼓励和帮助那些有志于读书的贫寒子弟。根据2001年9月杨绛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贺美茵签订的《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基金信托协议》,钱钟书、杨绛作品的财产权利均归于该基金。这个基金将是杨绛夫妇永葆青春的遗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