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先生给我的温暖
□ 徐冬冬

5月25日,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这位文化老人的离世,引发了公众强烈的怀念和追思

杨绛先生故去了。人们对她的怀念之广泛,缅怀之深切,尊重之真诚,是近几年少有的事。我想这不仅因为她是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夫人,也不只因为她是个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还有对一位年过百岁老人的睿智以及她身上散发出的中国女性之美的赞叹。

这只是对杨绛先生的怀念吗?我想不是,还有对杨绛的气质和智慧的向往,对她所代表的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大家风范的向往,对高雅、婉约、谦逊、平和、本真的风度的向往。

我和钱钟书、杨绛先生有过短暂的接触,他们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使我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1984年,我24岁,已在北京举办过画展,并将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的第一本画集《徐冬冬诗画集》。一天,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李庚找我谈,说你的画作很好,应该请一位大家来翻译,能不能找找钱钟书先生来翻?钱钟书这个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也知道他在西南联大的一些故事。但怎么找到他呢?李庚书记说可以以文联的名义联系他,并把钱钟书先生家的地址告诉了我。

1984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去拜会钱钟书先生,开门的就是杨绛女士,穿着非常朴素。那时我并不知道钱先生的夫人也是著名的学者,但她一开口,就让我感觉到是个非常有教养的大家闺秀。我向她说明了来意。她说钱先生非常忙,可能没有时间。正说着,钱老在里面问谁啊,一边说一边走了出来。

钱老个子不高,戴着眼镜,有一股学究的气息。我把画稿放到房间中的大桌子上,他说我非常忙,边说边翻着画稿。看了几幅画以后,坐下了,说小伙子,你的画很有意思,笔墨很古朴,是跟谁学的?我说是在故宫临摹古画,从宋元明清各代学来的。他非常惊讶,问我一些画的出处,特别是知道我学习过担当和尚的作品,就给我讲起了担当和尚的来历。他问我有担当的画稿吗?我说有一本他的诗画集,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印刷品,我在图书馆里复印下来的。他非常感兴趣,说有机会能不能看看。他一边翻看画集一边说,你的画有情趣也有诗意,不像你这个年龄画的东西。刚见到他时我很紧张,得到钱老的表扬、赞许后,也就放松了。谈了一会儿,杨绛先生为我沏了一杯茶端了过来。我还挺纳闷,他们俩说没有时间,怎么还给我沏茶呢。钱老说,小伙子,回去后你要好好地写字。你喜欢谁的字?我说小时候家里墙上挂的是沈尹默的行书,他说很不容易。我也告诉他我喜欢清朝的伊秉绶。当我拿出要请他翻译的诗稿时,他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首,说你的诗远远不如你的画。

这时候,杨绛先生插话了,说你不要苛求这些经过了文革的年轻人,他们没有受到高深教育,他能画古画、写古体诗,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要用你的标准来要求年轻人。她说了这番话,钱先生便补充了一句,说这个还是可看的,但是我很忙,另外翻译这一路,有一个人比我翻译得更好,叫杨宪益。他夫人是英国人,翻译起来也快。杨先生古诗的功底也非常好,你可以去找找他。我说不认识,他说我可以给你做一个介绍。这时已经过去快一个小时了,钱老放下我的画稿,开始忙着他自己的事了,我就离开了。

第一次拜访就这么结束了,杨绛先生将我送到门口。她的笑容让我终身难忘,那么慈祥,那么平和,那么亲切。她说,过些天介绍信写好了再来拿。我年轻性急,冒失地问:哪一天来?她说,你过几天。

过了两天,我又敲开了钱家的门,开门的还是杨绛先生。她微微一笑,说你等着,转身取来钱老写好的信递给了我。她说他很忙,今天没有时间了。离去时,她还说了一句:祝你顺利。后来杨宪益先生为我的诗画集做了英文翻译,1985年正式出版了。出版后,我端端正正在书的扉页写上钱老和杨先生的名字,给他们送去。那天敲门,家里无人,我就把书放在了门边。

事后我再也没有去打扰两位老人,他们的时间太珍贵了,他们做的事情也是我所不能及的。当年杨绛先生说的“祝你顺利”这句话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如果说我的事业取得了一点成就,那和老前辈的关心是分不开的。他们的人格感染着我,教育着我,影响着我。杨绛先生走了,她的精神与品格永远是我们这些后学的楷模。愿杨绛先生一路走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