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贵品 人贵德
□ 沙 井

能保持自己独立的节操,“穷则独善其身”,也不枉“文人”的身份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引用宋代刘挚训示子孙的话“士当以器识为先,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从这样的表达中可以看出来,顾炎武很是看不起文人。中国历代,文人辈出,其中不乏功标后世、造福百姓、道德高尚、著作传世、名垂青史之人,倘若没有这样的人,中国文化则大为逊色,甚至中国历史也会改写。那么,同样作为“文人”的顾炎武为什么会看不起他们呢?

其实,顾炎武不是看不起那些我们尊敬、热爱的文人,更不是看不起那些彪炳史册、功盖千秋、为民谋利的文人,而是看不起如此性质的“文人”:他们不通经术,不知历史,身陷不义,沽名钓誉,舞风弄月,华而不实,只谈文章,不理政事。而且按顾炎武的说话,明朝从嘉靖以来,这种风气也显然存在。从字里行间,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这位思想家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中国传统的文人有许多毛病和缺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也有不同的表现。说到底,一个人不能完全脱离开他所生活的时代而生存,时代不是完美的,所以,尤其是首先接触到时代文化的文人,自然地就受到它的浸染,而带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迹。而文人在一定的时代又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他们的志趣追求、爱好兴味,又不可避免地对时代形成深深的影响,从而对一时的社会风气有着塑造和改变的作用。

人无完人,看一个人,首先要看担当,要看抱负,要看胸襟,要看目标。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作为文人,哪怕枕流漱石,以烟霞为伴;哪怕归隐田园,以躬耕自给,也有一个高尚的人格在里面,社会黑暗,能保持自己独立的节操,“穷则独善其身”,也不枉“文人”的身份。还有一种情况,个人仕途不顺,命运多舛,那么,完全可以借此深味人生的底蕴,借此深究人性的况味,从而生出对宇宙和命运、生活和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站在一定高度上对人类的前途进行探索,对人家永恒的精神家园进行寻求,这同样也应该是“文人”的任务。如果从顾炎武的批判对象来看这两点,同样也被那些“文人”所遗弃。他们没有高远的追求,却又不甘寂寞;没有勇敢的担负,却又上蹿下跳;没有深入的思索,却又轻高傲世;没有睿智的哲思,却又夸耀舞弄。这样的人,得之则手舞足蹈,“春风得意马蹄疾”;失之则垂头丧气,埋怨社会不公,人生不顺,他人不解。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一点孟子所说的“气”场,有的,只是堕落和颓靡。

相比顾炎武所说的“唐宋以下”,我们今天的“文人”那是更多了。我们应该向古代那些拥有远大抱负和高尚品德的“文人”学习,接续他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担当精神,而不要做顾炎武所厌恶的那种文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