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高秋华是辽河油田公司油田建设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经理。2002年,在公司外闯市场初期,他响应号召奔赴西气东输前线;2003年被任命为市场开发部副主任;2006年,在新疆市场开发的关键阶段,受命担任塔里木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副经理;2007年以来,担任执行经理、经理,荣获辽河油田公司劳动模范称号。
辽河油田劳动模范高秋华个子不高,话语不多,相貌平平。就是这样一个小个儿男人,以顽强的毅力坚守新疆市场10年,将辽河油建从即将被淘汰的境地带到塔里木油建市场前三强。
从“小工头”到“承包商”
2007年7月,高秋华走马上任辽河油田公司油建一公司塔里木分公司经理。
“塔里木油田市场开放早、社会化程度高,许多老牌队伍在此闯荡多年,把持着大部分油建市场,想从中分一杯羹很难。”高秋华说。
初来乍到的高秋华,没有背景、毫无资源,就像一个“小工头”。他一次次走进甲方油建项目管理部领导办公室,每次都是“无言的结局”。大半年过去,他一个活儿也没揽到。
塔里木油田有个规定,在此地连续两年没有施工记录,施工资质将被取消。高秋华回想上任时领导的嘱托,流下了眼泪。通过反思,他找到了失败的原因:人家不熟悉我们,自然不会轻易把项目交给我们。
于是,他开始与塔里木油田公司人员全方位接触。有一次,业主要召开现场会,高秋华的队伍不是参建单位,没有资格参加。其他参会人员是应邀参加,他是“硬要”参加,绕过大门口,从场站围墙一个没完工的施工口蹭进了会场。没有多余的座位,他就站着听,站着记。由于对项目研究得很透,甲方忽略的问题,他就及时补充。甲方开始注意到这位辽河油建公司经理。
一天快下班时,他兴冲冲回到营地喊:“有活儿了!”大伙儿高兴地围住他,可当高秋华把话说完,大家却泄了气。原来,此项目只有七八万元的收入,之前两家单位都干砸了,甲方才主动找上高秋华。
大家感到委屈:辽河油建以前干的都是上百万、上千万元的项目,现在干这个小活儿可真是大炮打蚊子——出力不讨好。
高秋华却兴致很高地开导大家:“这是个好机会,咱们要好好干!”他选了7名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3天就完成这个任务,辽河油建终于有了第一份业绩记录。
2008年下半年,高秋华获得了首个大项目——合同总额为1456万元的牙哈装车站进站阀组工程。这项工程他们干得非常漂亮。甲方领导在检查时评价说:“这就是施工标准。”
高秋华自豪地说:“良好的施工业绩是获得甲方信任的最好资本,也是开发市场的有力武器。”2012年,南疆利民管道工程全面启动。在6家施工队伍参与竞争的情况下,辽河油建凭借良好的施工业绩和信誉中标。
从受冷落到混脸熟,从“陪绑”到参与,从找活干到给活干,靠着一步步积累,高秋华在塔里木油田站稳了脚跟。
高秋华说,“靠小打小闹不能发展”。他紧紧抓住建设“新疆大庆”、南疆利民工程等契机,靠精品工程和优质服务赢得了更多市场份额,实现了长足发展,跻身塔里木油田一类承包商行列。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经理赵明波说:“目前,新疆分公司有300余人,年承揽工作量最高达5.7亿元,累计实现市场开发额16.3亿元,完成重点工程30余项,已成为塔里木油田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为辽河油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小油建”到“标杆队”
塔里木油田施工地域多为戈壁荒漠,工作条件艰苦,工程施工难度大、协调任务重、施工地点分散。高秋华最多同时管理4个项目,工地间最远距离达1400公里。他和同事一道,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科学组织施工,确保了各项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完成。
高秋华告诉记者:“承揽到的项目如果建得好,市场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是品牌效应。”
在塔中南输气管道工程中,高秋华合理调配资源,施工进度一路领先,在与几家“老油建”的同台竞技中,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被业主命名为“标杆队”。在哈拉哈塘管线施工中,他们承担的80公里标段有120多处地下障碍,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高秋华采取人工开挖方案,提前半年完工,“辽河速度”引起全线轰动。克深区块作为塔里木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是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高秋华他们承揽的克深处理厂一期工程,是全国最大、亚洲第二大天然气处理厂,合同额4.1亿元,是辽河油田外部市场承揽的最大单体工程。高秋华与项目部同事齐心协力,历时一年半,高效完成建设任务,交工投产一次成功,在19家承包商中荣列施工单位第一名。
那段时间,高秋华获得了一个绰号——“拼命三郎”。他白天盯在现场,晚上忙着赶路,副驾驶座成了他的“行军床”,手机铃声成为他的“行军令”。有时为了破解一个施工难点,他会整夜不合眼。
185公里恰克拉马河穿越是新疆的关键工程,必须在一个夜间完成500米宽的河流穿越。高秋华克服施工设备不足以及沙尘暴、夜里低温等困难,连续24小时指挥施工。同事几次要求他休息,都被他拒绝。直到次日凌晨5点,穿越顺利完成时,一夜没合眼、水米未进的高秋华才一屁股坐在地上,腿都迈不动了。
凭借着一项项精品工程,辽河油建队伍获得塔里木油田的高度认可,获得塔里木油田“优秀承包商”称号,并成为塔里木油田安委会常委会成员单位。高秋华说:“塔里木这片荒凉的沙漠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闯不了的市场,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从“小付出”到“大担当”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高秋华常常对同事说的一句话。
多年来,油田外闯市场的职工长期在外工作,不仅面临艰苦环境的考验,还要承受着情感上的煎熬。高秋华和同事们承担很多、付出也很多。赵明波告诉记者:“当企业需要他们时,他们选择的是矢志不渝的奉献和坚守。”
去新疆的许多员工都很年轻,感情问题是一大难题。高秋华认为,必须让来疆的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代波现为哈拉哈塘二期项目总工程师,2010年是他到新疆工作的第3年,好不容易交了个女朋友,却只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时间打电话联系。
高秋华得知情况后来到代波工作的项目,了解其恋爱进展情况后说:“等项目收尾不忙时,该回去就回去吧。”代波听了心里暖暖的。
这几年,高秋华本着“留人留心,来去自由”的原则,真诚帮助在疆员工,使队伍稳定、人心思干。他深知,新疆市场最缺的是人才。因此,他特别注重培养年轻技术骨干。
项目执行经理王皓说:“我成长这么快,都是高经理一手培养的。”
2010年,到新疆工作3年的王皓表现不错,引起了高秋华的注意。这时,正好有个中队长的位置空缺,高秋华想让王皓干。
没想到,王皓一口回绝:“我管好自己的一摊还行,带队伍没经验呀。”
其实,王皓担心他难以服众。于是,高秋华特意在中队大会上强调:“不支持王皓就相当于不支持我高秋华。”就这样,小字辈王皓被“推”上中队长位置,成为油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队长,带领队伍干了许多难活儿。
在高秋华的工作记录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选择油建就选择了付出,选择大漠就选择了奉献。他和他的同事们正用自身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2011年起,爱人陈韵茹几次劝高秋华申请回来,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再等等”。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陈韵茹说:“要等的承诺很多,大多都未能兑现。其实,我也没有奢求这些承诺能够兑现,只想让他多陪陪我和孩子。”
陈韵茹告诉记者:“这两年,我明显感觉秋华忙多了,经常晚上十一二点边吃泡面边给我们打电话,有时说不上几句话就挂了。”
“十二五”期间,辽河油建市场开发足迹遍布全国,累计完成外部市场开发工作量103.9亿元,成为辽河油田外闯市场的主力军。赵明波说:“高秋华是辽河油建外闯市场的先锋和楷模。当前,油田企业正面临严峻形势,要走出经营困境,需要更多的高秋华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