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多个城市出现“药荒”,其中不乏鱼精蛋白这样用于心脏病手术的救命药。其价格相对便宜,但许多病人苦等而不得。有医生分析,这与药品价格低,企业利润薄、无生产积极性有关。
现在缺的不是药,而是廉价药,利润稀薄让廉价药生产企业越来越少。对此,有专家认为,廉价药缺货在于价格管制过严,如果放开价格,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就能增加供应量。但问题是,价格市场化后,廉价药就名不副实,变得不再廉价,患者依然承受不起。所以说,不要把市场化作为廉价药的救命稻草。过去这些年,许多药品生产企业获得了自由定价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不断上升。
解决之道是,政府应将救命用的廉价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开始实施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可以看做民众医疗保障的基础制度。为此,国家还专门成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和调整的原则、范围、程序和工作方案。今年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卫计委、中国药学会、药品招标平台统计出64种药品为短缺品种。针对这些廉价药缺货现象,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因素,国家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应该尽快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考虑是否将这些廉价药纳入,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对应补贴,让企业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确保供应量。
同时,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将部分民生医疗急需的廉价药,作为一种国家供应而非市场化提供的特殊产品,由相关部门统计每年相关廉价药的需求总量,然后向企业下订单采购。总之,在医疗保障上,政府有形的手要有更多作为,对廉价药市场困境必须对症下“药”,尽早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