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漠化土地开出致富花
——贵州省安顺市石漠化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石漠化治理后的梭筛片区,漫山遍野种满桃树。2015年,“梭筛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本报记者 王新伟摄

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干部群众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奋发有为,把过去一个个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建成了如今美丽和谐的小康村,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2015年,贵州省安顺市完成生产总值625.41亿元,同比增长13.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6元,同比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2元,同比增长11%。

安顺市石漠化面积占其国土面积的32.4%,是贵州省石漠化分布最大、程度最深、危害最严重的区域。近年来,安顺市一手抓区域发展,一手抓扶贫攻坚,通过产业脱贫、生态脱贫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使昔日贫瘠的石漠化土地开出致富花。

岩山坡结出富裕果

普定县梭筛片区石漠化区域位于城关镇陈堡片区,距县城16公里。该区域有117户427人,曾经被专家定论为“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恶劣环境”。2003年以来,镇里和当地村民一起研究探索,通过林水结合的方式,凿石挖坑、填土栽树,大力发展桃树种植。如今,梭筛区域桃树已发展到8000亩。

县委常委、城关镇党委书记贺正慧向记者介绍:“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地面土石相间,降雨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地表水渗漏严重,提水灌溉成本高,当地百姓‘守着水缸用水难’成为制约梭筛群众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面对这一困难,水利部门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高效节水示范等项目,建成30立方米水池173口、保水固肥“树盘”8625个、石坎坡改梯7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00亩,有效解决了该区域工程性缺水问题。

林业支撑,岩山坡变致富园。20世纪80年代末,梭筛石漠化区域森林覆盖率仅为5%、石漠化率高达95%,普定县为有效改善当地生态和发展环境,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实施了退耕还林、林业科技支撑等项目3000亩,村民通过开垦荒山种、客土造地种、流转土地种等多种方式加入种桃大军。在促使桃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该区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为建设实施好项目,使项目充分发挥效益,普定县以梭筛片区为试点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出了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四自”建设模式。

“四自”建设模式打破建管分离的固有模式,有效提高了群众的建设热情,降低建设投资成本,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2015年,“梭筛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每亩桃树的产值达2万元以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是1990年的80倍,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825元的近3倍。

闯出生态脱贫路

秀水村位于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东部,由7个自然村寨组成,全村有农户1149户3522人,2014年有贫困户376户819人,贫困发生率23.3%,属二类贫困村。

该村自然风光优美,但由于交通不便、人多地少、缺乏资金,当地群众一直靠传统的种养业和外出务工收入维持生计,始终难以摆脱贫困。

2015年4月,通过普定县委、县政府领路、贵州兴伟集团帮扶、秀水村民全民参与的方式,依托该村的秀丽山水,兴建了集生态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产业园,并创造性地提出“秀水五股”:人头股,人人都占股;土地股,没分土地算一股,入了几分算几股;效益股,参与劳动才有股;孝亲股,村里65岁以上的村民均享有养老金;发展股,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以及村民遇到重大困难时开展扶持。这“五股”带动了贫困户与特色路子、产业链条、政策投入精准挂钩,闯出一条“五股”发展的新路子。

不到一年,秀水实现了从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三无”贫困村到生态秀美的嬗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5448元提高到2015年的10038元,同比增长84%,贫困发生率下降至5.5%。乡党委书记杨斌说:“这些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引领、规划引领,整合了资源投入,作用特别明显。”

以公共基础设施、旧村寨改造、新宅基地建设为例,秀水村整合有关部门项目资金1.2亿元,完成15公里的“普波大道”改扩建工程,修建11公里的旅游公路,实施电网升级改造、河道清理、移动通讯、绿化亮化、危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并建成精品水果示范区3000余亩,为该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帮扶,助力小康。兴伟集团积极响应贵州省提出的“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计划,选派100余人组成帮扶团队进驻秀水村,制定驻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立誓秀水不脱贫,企业不脱钩。而按照“一份股份都不留、一分效益都不要”的承诺,兴伟集团把投资开发的农业和旅游产业无偿作为该村集体经济,由村支两委组建公司进行经营,并按“五股”模式进行分配。

百花酿成蜂产业

普定夜郎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集蜜蜂养殖、蜂产品研发及蜂原料贸易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蜂产业公司,是贵州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通过对贫困户献技扶智,采用“3+”模式带动普定县上千户贫困农户共同发展蜂蜜产业,探索出石漠化地区利用浅木杂花使广大贫困人口致富的途径。

一是“技术+农民”。公司在普定162个行政村中每个村选取10户贫困户集中培训中蜂养殖技能,再由县政府整合项目资金免费为每户提供10箱中蜂,解决他们发展起步难的问题。2016年,全县整合有关资金1500万元,扶持1620户贫困户养殖中蜂16200箱。

二是“公司+农户”。公司依托大数据“扶贫云”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远程技术,精准为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服务,架起企业与贫困农户互连互通的桥梁。同时,公司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以每公斤不低于100元的价格保底收购,此外,还为贫困农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人员月平均工资可达3500元以上。

三是“产品+市场”。公司积极发挥品牌优势,利用电子商务,与沈阳凯乐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药品销售企业和沃尔玛等大型商业零售商合作、全国加盟连锁等多种渠道让公司产品走进市场,实现企业发展、农户致富。

此外,公司立足贵州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的低利率贷款“特惠贷”,主动参与普定县探索“信合联村”搭台、集体经济补台、特色产业搭台和“特惠贷”铺路、合作社(企业)领路、“政银保”护路“三台三路”互动新模式,吸纳贫困农户以5万元“特惠贷”资金入股公司经营,由公司按照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实现破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壮大特色生产规模、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三赢”局面。

安顺市委副书记胡吉宏说:“以每户贫困户养殖中蜂10箱,按每箱蜂每年平均产蜜20公斤计算,每户贫困户年收入可达20000元左右。同时,公司每年可解决200多个固定就业岗位和大量临时用工。2016年,该公司可帮助5000名贫困人员脱贫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