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人 中国风 国际范
□ 郭洪钧 张净雨

为今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献礼的原创舞剧《丝绸之路》,最近就要在京闪亮登场了。作为创作者,我们如同初为人母的女子,既心存激动又胸怀忐忑。亦如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先生谈及观后感时所形容的:“第一感觉很惊讶、很惊艳,比想象好很多很多。就丝绸之路的大文化主题而言,这个剧最大的亮点是具有一种精神与灵魂的引领作用,从创作角度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巧妙和智慧的设计。”

中国人对丝绸之路的情结,是对传统文化理解和接受程度的一种折射。提到丝绸之路,每一个中国人几乎都耳熟能详,那是因为丝绸之路的文化情结萦绕于中国人心头已有千年之久;但是,细说丝绸之路,似乎又没几个人可以真正说得清道得明,因为它的传说早已被演绎的玄之又玄且神乎其神了。尽管如此,中国人探寻丝绸之路的兴趣依然乐此不疲。其实,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更是津津有味且孜孜不倦。

笔者曾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古都西安街头进行随机采访,问起人们对丝绸之路的印象和感觉,一百个人里几乎有九十九个都能对答如流,有人还能列举出一系列风流人物。但当笔者提及对丝绸之路的前世与今生的认知,被询访的一百个人里几乎有九十九位又面露难色、缄默不语。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似乎丝绸之路这个由德国人命名的地理文化词汇始终也没有真正进入中国人的史书和典籍,难道中国人对丝绸之路只是一知半解?难道中国人对丝绸之路仅仅似曾相识?

非也,其实中国人对丝绸之路的认知和理解,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知否概念上的浅显认知,而是沁入骨髓的深奥理解。因为,路就在那里,尽管她蜿蜒曲折了几乎两千多年,但活生生的过往生灵从未消失过,当然也已深深铭刻在历史尘封的记忆中。正可谓:古往今来人无数,未艾方兴不复还。因此,今天再以舞剧的艺术呈现方式诠释这条世界上最富中国文化知名度和最具国际传播美誉度的路,就要以当代中国艺术家“讲好中国故事、提振中国精神”的文化担当,舞出堂堂正正的中国风和潇潇洒洒的国际范儿。

由此,在创作中我们更关注对人的塑造,并将这条路上N种角色的类型概括为行者、使者、护者、市者、和者、游者,还有一个内心信念的外化形象“引者”。

舞台上是黄沙弥漫的寂寥空间,我们将其隐喻为一种人生境遇的场所。在其间不停行走的不同类型的角色,因各自生命冲动的不同而遭遇到的大漠上的不同人生境遇,演出了一出丝路上大开大合的精神戏剧。

行者,踽踽而行。独与天地同在,是大孤独,更是大圆融。只有心永远与他为伴,砥砺前行,去经历每一粒流沙的敲打,去感悟每一块砾石的世界。他们最经典的名字叫玄奘、叫鸠摩罗什。

都说商人贪婪,可他吞咽黄沙,却吐出绿洲;他闻着骆驼的粪便,却一路铺开丝绸。他搬运财富,往西,华丽了罗马贵妇和波斯女子的妖娆;往东,安顿了江南织女日复一日流水不绝的操劳。他的名字无人关注,人们只是笼统地称之为贾胡、胡客。

大雁南飞时,她北行。有时候,柔弱才是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爱的方式、孕育生命的方式,也许比恨的方式、战争的方式,带来更多我们想要的。她们让人断肠的名字,叫解忧公主,叫王昭君。

……

整个舞剧就是形形色色的修行式的精神行走。

这就是我们对丝绸之路的眺望:行走,在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走出丝绸之路,走出生命之路,走出觉悟之路。行走,在没路的地方走出路来。走向商贸的繁荣,走成文化的纽带,走上精神的高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