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标准的竞争。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
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这意味着,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过程中,我国将坚持标准引领,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不过,长期粗放的发展模式,也使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坐拥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有着“世界工厂”美誉的中国制造,却无法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马桶盖、奶粉、化妆品等日常商品的消费需求,拱手把市场让给了海外厂商,中国制造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这种尴尬的背后,是中国制造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标准制定等方面与世界制造强国差距明显的现实。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当前,中国制造在不少领域已经从技术上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不过,当今全球市场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标准的竞争。作为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标准是企业产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化战略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核心要素。只有企业在标准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才能真正提升市场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这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与国际标准接轨,甚至使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有利于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从而改善供给、扩大需求,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