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时期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提出明确要求,其中提出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一些读者来信认为,轮作休耕制度不仅有助保护耕地资源,保护潜在农产品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稳定农民收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别让农田“越种越薄”
不久前,我回农村老家,兄长跟我盘点起一年的收成:他承包的5亩耕地,都是种的双季稻。同村的许多农户只种一季,产量虽然低点,但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成本一算下来,获利竟比双季稻还高。我们一起来到田间地头,发现别人收割后留下的禾茬,明显要壮实不少;抓把泥土,也明显要肥沃得多。兄长也承认,由于连年种双季稻,较多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成本高了,还使土壤板结退化,地力下降,效益自然不如别人。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粮食生产一年两熟,南方多地一年三熟,土地长期高负荷运转,土壤得不到休养生息,导致农田“越种越薄”,影响了粮食持续稳产高产。科学推进耕地休耕,顺应自然规律,可以实现藏粮于地,也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要开展轮作休耕制度,首先要加强宣传,改变农民的旧观念。“好好的土地不种,撂荒”,这对广大农民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认识到休耕的目的是恢复地力,以提高土地质量,进而提高单产,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旧观念。
其次,必须守牢耕地红线,有序开展试点。应选择生态条件较差、地力严重受损的区域先行,把轮作休耕与农业长远发展布局相结合。对休耕的土地要加强管理,不得任其退化。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再次,休耕不能搞非农化,要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农民少种了地,收入肯定会受影响,建议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补助。
(湖南省桃江县松木塘镇 朱金良)
轮作休耕需科学统筹推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此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轮作休耕制度在我国仍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科学推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严格的配套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
一是严把规划关。在深入调查综合各地情况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分类,做好顶层设计。农技部门要针对各地土壤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各地的轮作方式,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保证在耕地轮作期间能达到应有的目的。
二是严把审查关。对哪些耕地实行轮作,哪些耕地实行休耕,要制订科学的计划。要坚持“产能为本、保育优先、保障安全”的原则,实施轮作与休耕。对确定为休耕的耕地实行动态性管理,防止一些地方不问地力如何,将一些不具备休耕条件的耕地列入休耕范围,造成耕地的大面积抛荒。
三是严把监督关。休耕的目的是让耕地得到滋养,提高耕地的肥力,这就要求对休耕的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引导农民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绿色植物,培肥土地,在地力较差的地区采用秸秆还田办法,利用粉碎、深埋秸秆等技术让土地形成有机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改善。坚决杜绝将休耕的土地作为他用,或以休耕为名搞开发,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落到实处。
(江苏省兴化市 孙贵书)
要保护好农民的种田收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作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举措之一加以部署。藏粮于地,关键在人。在耕地轮作休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的种田收益和种粮积极性,让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和“三产”融合进程中获益。
一是要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要效益。针对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组织农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效益选择高质量的品种,从种子抓起,大力调整农产品的品质结构。减少和逐步淘汰质量差、价格低的品种,扩大质优价高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加大农作物栽培技术、生物肥料、特种肥料的示范推广力度,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现高产高效的目的。以我们河南临颍县为例,各乡镇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在土质不利于粮食作物发展的耕地上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绿化、美化类绿色植物的种植。目前,全县确权保护耕地88万亩,15个乡镇除粮食类作物外花卉苗木等绿化、绿色植物种植面积近6万亩,帮助耕地的“休养生息”,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二是加大畜牧业、水产业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奶及水产品需求日益增多,因此,畜牧业、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大城市周边的农田,可以借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让农民从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业当中获益,进而增强保护和建设耕地的动力。
(河南省临颍县 王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