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6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本报记者 常 理 周 琳

全国两会上,脱贫攻坚是政协委员们特别关注的重点。“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说,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就更高了。而且,我国现行的一些制度已不适应当前的扶贫现状,因此,我国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说的实现全面脱贫,是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者超过2300元。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目标,相反这是一个底线。”范小建委员说。

实际上,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因此,国家提出了要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精准扶贫,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原副部长牛盾认为,首先,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其次,要创新扶贫制度。再次,要针对每个贫困家庭设计符合自身状况的脱贫方案。

关于扶贫的方式和手段,很多委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要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他建议依靠地方电力公司,大力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优先吸纳贫困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优先为贫困户的光伏发电项目提供并网接入。

在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看来,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精准扶贫。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对互联网的使用局限于语音、通信等基础应用,只有不断提高农村地区获取信息资源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真正推动信息扶贫。比如,通过互联网教育网站,给贫困地区宣传农技知识和种养知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在小额信贷扶贫方面,范小建委员认为,要降低信贷额度门槛。

当前,各级政府都签下了扶贫脱贫的责任状,制定了进度表,因此一些地方出现了争先恐后扶贫脱贫的局面。范小建委员表示,还要培养贫困地区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如果没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扶贫开发也就没有了灵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