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真正深入到北梁棚改拆迁安置居民中,便难以真正体会他们搬新居的喜悦心情,也难体会到包头党政部门为完成北梁棚改付出的巨大心血。棚改安置居民张惠琴为能搬进整洁明亮的房子欣喜落泪;为破解“拆迁难”,北梁棚改拆迁安置指挥部总指挥史文煜和同事们创造性地提出网格化拆迁法。
采访中,我有意识地不仅记录百姓从忧居变宜居的过程,而且深挖并梳理北梁棚户区改造成功的经验。比如,拆迁过程中的工作方法,棚户区改造居民在入住之后的后续管理,以及棚改资金平衡如何实现等。我努力写出经济特色,契合本报新春走基层“触摸中国经济的温度”这一主题。
此次走基层,我收获颇多。作为长期关注住建领域的记者,如果没有这次深入基层的采访,就不可能对“棚改”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有这么深的认识。在采访中,我也积攒下一些新问题,比如,棚改安置居民生活成本增加的问题,如何实现安置小区物业企业良性运转的问题等。这些积攒下来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今后采访报道的重点选题。
基层是新闻的富矿,那里有最淳朴的人物和故事,有最真实的社情民意,让记者能够眼见为实地探寻真相。唯有真正走进基层,走近百姓,才能触摸到经济和社会的温度,打动自己,进而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