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今年春节“静悄悄”
本报记者 李治国

“今年的春节‘静悄悄’,无论是除夕之夜,还是迎财神的黎明,这是史上最安静的一个春节……”这是上海市民今年过年的最大感受。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公安局消防总队获悉,上海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措施最严、力度最强”的烟花爆竹管控工作猴年“春节版”,取得丰硕成果:“外环以内基本无燃放,外环以外燃放量也明显减少,7天里外环以内烟花爆竹产生的垃圾为零,烟花爆竹产生的火灾事故为零。”

“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效果,群众支持参与是关键。”浦东消防支队二大队队长缪鹏飞说。据上海市公安局消防总队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上海全市180个回收点累计接受市民主动上交的烟花爆竹1500余箱;从环卫部门的数据统计看,除夕夜、正月初五凌晨共清除烟花爆竹垃圾62.1吨,全部位于上海外环线以外,同比去年减少八成以上;上海市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显示,除夕夜至正月初一凌晨,外环以外区域PM2.5浓度明显高于外环以内区域,正月初四晚至正月初五凌晨,上海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等水平。

上海市消防总队静安支队支队长徐浩良告诉记者,通过宣传发动,许多市民群众不仅带头不放烟花爆竹,而且主动参与群防群治。除夕16时至次日7时、正月初四16时至次日12时,30万名平安志愿者与全市公安民警、消防官兵通宵达旦,划片包干实施巡查检查,最大限度减少烟花爆竹燃放。

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初,申城曾在春节期间禁放过烟花爆竹。但是实施过程中遇到巨大困难。据说,当时面对一个弄堂里肆无忌惮的集中燃放,执法者只能摇头苦叹法不责众,力不从心,“禁放令”不了了之。可是,为何20多年后,“禁放令”却能不折不扣地执行?专家认为,上海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在春节期间实现“零燃放”,根本的一点,是上海社会治理的进步,是上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是上海增强法治建设、法治意识的成果。

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在城市管理上的探索,上海市民的环保意识、法治意识显著增强,上海警方执法能力同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次“零燃放”,也充分检验了上海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徐浩良告诉记者:“这次春节期间在禁燃的关键时刻,各个社区、各个可能发生燃放的地方,都有一队队戴着鲜明标志的社区志愿者,与执法人员一起行动。这不仅加强了执法力量,也营造了全民动员、全民响应的氛围。”

有专家表示,时代发展到今天,城市在发展中会遇到文明养犬、室内控烟、轨交安全等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这些烦恼,要通过法定规范、行政执法、社区自治,得到最终化解,这将是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一种新常态。

可以说,今年上海春节“零燃放”,仅仅是一个“开始”,它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管理提供借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