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2016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江源村里舞锅庄
本报记者 石 晶

长江源村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郊,从109国道右拐便进入村道,近50米宽的绿化带后面一片白墙红瓦的村庄出现在眼前。春节和藏历新年期间,村民插在门口高处的国旗和院墙内外悬挂着的经幡在湛蓝天空下显得格外鲜艳。

村委会门口,高亢的锅庄音乐响彻广场,广场上60个青年男女跳得热情奔放。康巴汉子索南旦增说自己平时就特别喜欢跳舞,夏天在山里放牧没有机会跳,现在春节村里组织演出,他要“好好过把跳舞的瘾”。

社区文化专干永梅告诉记者,“锅庄舞”是在民间传统节日和藏历新年等庆典时必跳的,她和两位同事总共给演员们教了16个舞蹈。来自格尔木市委宣传部的驻村干部秦大勇告诉记者,排练的演员是唐古拉山镇7个自然村定居点的牧民,他们冬天到与长江源村相连的定居点居住,在春节期间排练节目,既能学习汉语,又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

村党支部副书记更尕南杰带记者去看在村北头扶贫项目建的农贸市场,市场内19间铺面已经完工,紧挨着长江源村是唐古拉镇的7栋农牧民定居楼,据了解,目前居住有260户,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个现代社区的雏形已现。

走进两层藏式建筑的村委会办公室,里面挤了满满一屋子人在学习。秦大勇介绍说,这是在进行湿地和生态管护员培训,冬天牧民们都集中到居住点了,方便管护员培训的时间安排。

长江源村是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山乡7个自然牧业村的128户无畜户和少畜户,响应国家退牧还草政策,于2004年搬迁到格尔木市区新组建的一个村。更尕南杰说:“搬迁下来后,随着生活环境、气候、交通、医疗、教育的改善,很多牧民都感觉比以前要好很多,现在村子发展到222户、500多人。各种生态补偿款和奖补资金,每户村民能领到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村民们生活有了保障,现在村里常年在市区和外面打工的人有近300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