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1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供给领跑
□ 牛 瑾

只有当我们的文化供给跑在广大受众的消费需求之前,我们的文化市场才能繁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最近很火,当文化产业碰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先说明一点,这绝不是谁红就跟谁做朋友,也不是抱谁的大腿,只是顺势而为的事情罢了。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出现了不少现象级事件。《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屡屡刷新国产片票房纪录,各类媒体上充斥着3部影片何以成功的分析;一部古装电视剧《琅琊榜》在各大电视台、视频网站“霸屏”已久,不少景点甚至争抢“琅琊”之名吸引游客。当本应成为常态的火热文化市场变成人们争相研究的稀缺文化现象,“顺势而为”四个字的含义不言自明。

同样,我国电视剧2014年年产达到1.6万集,成为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动画片产量年均20万分钟在世界遥遥领先,比日本高出近一倍。即便如此,在我国的文化市场上,受追捧的依然是美剧、英剧、韩剧、日剧及美国、日本出品的动画,大量的国产文化产品被贴上了“雷剧”的标签。这也足以说明,真正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既然看到了病症、找准了病根,就要拿出药方——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在供给侧有所突破,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对文化领域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完成的使命,就是让我国文化需求结构这张无比复杂的拼图中的每一小块都回到其本来位置、让需求与供给有效契合。文化部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亿元,存在超过3万亿元的消费缺口。要想从供给侧发力,补上这个缺口,就产业形态来说,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是可以双轮驱动的。

所谓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这也就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目标是保基本。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供给有提升、质量不缩水,就需要探寻多元化的公共文化共建模式。比如,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和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用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能力。

而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最终要实现高效的文化供给、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企业的作用尤其关键。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相关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严格的市场退出机制,对内容导向存在严重问题或经营不善、已不具备基本生产经营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予以关停,倒逼其自我改革、做优做强。同时,要敞开文化领域的大门,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让各种所有制企业同台竞技、优胜劣汰;更要做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功课,在交流碰撞中创新思维、提高供给能力。

当然,双轮驱动,除了每个轮子都要运转顺畅以外,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也是很重要的。文化产业可以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公共文化服务可以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导向、营造氛围;两者是需要深度融合、共同培育文化消费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统一,这是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必须坚守的底线;要坚持走精品路线,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体现时代文化成就、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文艺精品。

总之,只有当我们的文艺创作既有“高原”又有“高峰”,只有当我们的文化供给跑在广大受众的消费需求之前,我们的文化发展才是健康的、文化市场才能繁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