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市丰都县江池镇横梁村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只见一栋栋风格统一的小洋楼鳞次栉比,门前绿树为径,一派整洁悠然的景象。
接待中心所在地叫廖家槽,位于丰都与石柱交界处,海拔800米至1200米。就在五六年前,这里还是三三两两的土墙瓦房,进出只有土坯路,除了种点传统的农作物和传统牲畜养殖,村民们并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加上山高路陡,不论是村里的基础条件还是村民们的生活水平,都不是很高。
直到2011年,江池镇开展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时把廖家槽作为安置点,不少村民下山后失去了土地,缺少生活来源,当地政府开始引导村民借助乡土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江池镇通过“土地自愿流转、国家地票交易、房屋以旧换新”等措施,鼓励农户搬迁到安置点集中居住,在房屋风格、基础设施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户给予购房补贴,免费配备床上用品,使廖家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廖家槽已经看不见曾经贫穷落后的痕迹。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江池镇横梁村、高家镇方斗山村、太平坝乡这些养在深山无人识的贫困山沟,都慢慢变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美丽乡村,乡亲们也搭上乡村旅游这趟快车奔上了致富道路。
陈兴兰是横梁村一户农家乐的老板娘,以前为了生计,她和丈夫在沿海地区打工。“在外面打工,1个月也就3000元至4000元钱,除去房租、生活费和来回的路费,一年到头也剩不了多少钱。”陈兴兰说。
2011年,陈兴兰回到家乡,看到邻居们都在搞乡村旅游,她和家人商量过后,对家里的房子进行改装,也开起了农家乐。陈兴兰说,前几年,生意还不是特别好,游客主要是县城里来的,大多是周末来乘凉。自从铁路和高速公路通了以后,横梁村变得火爆起来,经常有游客订不到房间。
陈兴兰说,最开始做农家乐的时候,她家只有两张饭桌,现在已经有10张了,有时还不够用。今年夏天,陈兴兰的农家乐接待了一万多名游客,毛收入有60万至70万元。现在,她和家人又盘算着增加几张床位和饭桌,把农家乐的规模做得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