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停车自主品牌
本报记者 李万祥

在巨大的停车位缺口与有限的场地空间之间,通过开发机械式立体停车场,向立体空间要车位已成为大城市解决停车难的一种趋势。其中,探索城市停车场的智能之路,成为北京市应对停车难的方案之一。

记者采访发现,不管是原通州北苑P+R停车场,还是潘家园古玩市场停车楼,都面临运营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何让停车场的使用率最大化,成为许多智能停车场所面临的难题。同时,公众对智能机械式停车场还存在诸多疑虑,这些问题可总结为“排队、三停、噪音大”:取车时要排队,人越多时间越长;遇到停电就停运、有故障就停运、雨雪天气还停运;噪音属于极具穿透力的中低频噪音。

停车智能机械化本来是节省空间、解决停车难的良方,可在使用者那里却常常遇冷。在停车行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化解上述难题的关键是找到“合脚的鞋子”,即根据国情、市情、民情,大胆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停车设施,打造自主品牌停车产业,研发安全、经济、高效、节能的产品。

据悉,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均提出要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停车产业。打造自主品牌停车产业,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更离不开技术创新驱动。目前,国内企业由于在技术上存在不足,缺乏统一标准,产业规模还难以形成。

知识产权是产业竞争的核心与动力,加快自主研发步伐,才能将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智能停车产业而言,开发的产品既要省地省时,更要省力省心,逐步提升核心装备国产化水平,才能满足大众需求,进而拥有广阔的市场。

同时,停车自主品牌也需要“走出去”,实现停车产业优势产能输出。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形势是大规模走出去与高水平引进来同步发生。作为一种高端装备制造业,停车设备和技术需要努力开拓国外市场。目前,国内停车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很多,产品类型也较为丰富,拥有核心技术的停车自主品牌要加速培育“走出去”的能力,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在互动中继续提升品牌实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