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魏县北台头乡敬老院院长刘香梅:
“让老人们过上幸福晚年”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张 佩

临近中午,河北魏县北台头乡敬老院传来了阵阵欢声笑语。记者循声进入院内,只见这里窗明几净、休闲娱乐设施一应齐全,老人们有的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有的健身、唱戏……其乐融融。“这儿老伙计们多,不嫌闷。”66岁的刘孝顺动情地说:“能有今天的好生活,都是刘院长的功劳,她是我最亲的人!”老人口中所说的刘院长便是刘香梅。

有了家,生活不再孤独

刘香梅是北台头乡台后村人,1984年,23岁的刘香梅嫁给了该乡台西村的刘孝军。婚后,夫妇二人勤劳创业、勤俭持家,家境逐渐殷实。1992年4月的一天,刘香梅碰到本村的五保老人马文,只见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流落街头。望着老人瘦弱孤独、蹒跚离去的背影,刘香梅心中涌上来阵阵酸楚。

刘香梅萌发了“创办敬老院,让孤寡老人享受幸福晚年”的想法,没想到丈夫刘孝军听说后,非常赞同。刘香梅说干就干,在民政部门批准和乡政府的支持下,她个人投资40余万元创办了“北台头乡敬老院”。经过认真筹备,1993年春,敬老院刚一开业,就有5位孤寡老人住了进来。对于入住的孤寡老人,她不仅免费,还每月给老人们10元零花钱。目前,已有22位孤寡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看到孤寡老人入住的那一刻,刘香梅激动落泪:“孤寡老人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他们从此就不再孤单了!”

有了爱,贫病不再无援

20多年来,刘香梅既是院长,又是护理员,还是炊事员,把孤寡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每天清晨天还没亮,她就起身为老人们烧好水、灌到暖壶里,放到房间;8点钟,准时准备好可口的早餐;白天还忙中抽空,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锻炼身体;夜深人静,安顿老人们都入睡后,又开始洗衣服;半夜里,还要起床巡查房间,确保老人突发意外能及时得到救治。“我就是想让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们,能得到家的温暖,过上幸福晚年!”每逢人们问她这样做累不累,她总是如是坦言。

现年86岁的王俊荣老人就是敬老院的“幸福一员”。老人没有子女,丈夫去世后,更是一日三餐不保,心中异常悲伤。刘香梅听说后,主动到老人家把老人接到敬老院,一住就是12年。前几天,老人因感冒出现咳嗽、胸疼等症状,刘香梅不但陪着老人到县城找老中医看病、开药,回来后还把中药煎好,端到老人床前喂药。经过十多天的细心照料,老人逐渐好转。刘香梅仍不放心,专门陪老人到县里检查复诊。“住在这里香梅照顾得非常周到,她就是我的亲闺女,这里就是我的家。”王俊荣幸福地说。

2014年9月的一天,刘香梅收拾完毕刚躺到床上,就听到老人的呼喊。她赶紧起身,循声跑到了老人的房间,只见刘孝顺老人上吐下泻,弄得地上、床上到处都是。刘香梅不顾恶臭,连忙为老人擦洗了身体,又找来医生为老人治疗,并按照医嘱,为老人单独开小灶。经过三天三夜的诊治和照顾,老人终于康复。

有了情,精神不再空虚

看着每天乐呵呵下象棋的杨新堂老人,谁能想到2个多月前,他还在异地流浪?回忆起往事,老人流着泪,声音哽咽。由于家里没了亲人,老人感到精神非常空虚,在外地整整流浪了5年。其间,他每天露宿街头,生活没有着落,思想也很困苦绝望。去年10月,老人回到了老家北台头乡汤村。此时,乡里正在排查弱势群体和孤寡老人,但杨新堂只有59岁,按政策不够入住养老院年龄。刘香梅知道情况后,主动提出把老人接到敬老院来。如今,杨新堂老人每天和棋友下棋过招,生活过得快乐充实。

为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刘香梅不仅在院内增加了不少健身娱乐设施,还在敬老院的空地上种了好几亩绿色蔬菜,让老人们吃得放心。老人们有空就到菜地里看看转转,逮逮虫子、拔拔草,说说话、散散心,既锻炼身体,也自娱自乐,菜园成了老年人精神的乐园。

一晃22年过去了,刘香梅一直在为孤寡老人免费服务,经济状况究竟怎么样?谈到敬老院的花销时,她介绍说:“我家种了10来亩地,打的粮食够老人吃,政府拨些钱,自己再贴补些,只要老人们在这里过得开心,我就非常满足!”

采访中,乡党委书记蒿要领对记者说,“刘香梅自费筹建敬老院,让孤寡老人免费吃住,对待老人们如自己的亲生父母,关怀和照顾无微不至,实现了孤寡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精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