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意浓浓的时节,《经济日报》记者走进了辽宁省开原市老城街北关村合作社的大院。院子里堆放着很多建筑材料,合作社理事长于涛正指挥工人修建存放玉米的大罩棚。
于涛说,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2300亩玉米,受玉米产量下降和玉米价格下调的双重挤压,玉米种植收益有所下降。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后,合作社就可以掌握粮食销售主动权,避开新粮集中上市、粮价下跌的时段。玉米待市场行情好转时再出售,可以获得更好的种粮收益。
加强粮食产后科学管理,是农民实现丰产丰收的重要举措。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现在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只有把这些粮食储存好,提高粮食品质,才能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近年来,国家在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推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活动,鼓励农民使用科学储粮仓。到2015年底,将累计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仓近1000万套,每年可帮助农民减少储粮损失25亿斤以上。
为了实现粮食阶段性储存,江苏洪泽县三河镇梁墩村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买了6台烘干机,在烘储合作社粮食的同时,还为周边农民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理事长梁加祥对粮食烘干设施带来的好处深有感触,“建设粮食烘干仓储设施,不仅可以降低粮食损失损耗,还可以提高粮食品质。2014年,我们改变以往做法,及时烘干储存粮食,因此增收了300多万元”。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户实施科学储粮,可以减轻财政负担。近几年,玉米、小麦主产区因气候和农户储粮条件差的原因,导致大量粮食霉变,国家为定向处置这些超标粮食,增加了财政负担。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减少生霉粮食,也就相应减少了财政的补贴支出。现在国家明确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通过大力推广科学储粮仓和粮食烘干技术,可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储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