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岭,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艺术指导,一级编剧,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歌曲《当兵的人》《风雨兼程》《军中姐妹》等,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务院文华奖、解放军文艺奖等。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这首脍炙人口的军旅名曲《当兵的人》一经问世便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军营内外,被誉为“真正军人的歌”。不过,知道这首歌曲背后故事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麻栗坡县,深入到老山前线的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词作家王晓岭,正端起大碗的酒,敬给那些即将奔赴前线的战士们。几年时间过去了,当王晓岭再次回到这里,与年轻战士“会面”的地点,却改在了麻栗坡烈士陵园。当年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已然消失,剩下的只有墓碑上一个个冰冷的名字。
先后三次深入老山前线体验部队基层生活的王晓岭,苦苦地思索着:同样是青春年华,同样是热血儿郎,为了祖国的安宁,当兵的人却不惜一切牺牲,他们到底有啥不一样?这个疑问始终盘旋在王晓岭的脑海里。直到1994年,终于酝酿成熟的他,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名曲。朴实的歌词,充满了对当代军人保家卫国、甘愿牺牲的伟大情操的深深敬意。
投入创作近半个世纪以来,王晓岭为广大官兵和听众们奉上了3000多首歌曲。这些广为传唱的佳作背后,是火热基层浇灌的灵感,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在支撑。“每年最少有3个月的时间,我都待在基层部队。要想作品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作者就必须走出去、蹲下去,别无他法。”王晓岭说道。
他的第一首歌是在连队岗哨上完成的。1969年,王晓岭参军入伍,他在“轻机枪连发点射”这个高难度训练项目上表现过人,于是连队安排他为教导队官兵进行表演射击。“那一次发挥得特别好,连发十弹,命中了90环。”王晓岭回忆道,在众人的喝彩声中,他悄悄地捡起了那10枚弹壳,珍藏起来。
在完成白天艰苦训练之余,号称“战士诗人”的王晓岭,只有当夜幕降临站在岗哨上的时候,才有空理清飞扬的思绪,整理闪光的灵感。诗作《送你一枚小弹壳》就是这样诞生的——“你问我什么是战士的本色?我送你一枚小弹壳,它在战斗中惊天动地,却在胜利后保持沉默……”
30多年后,“神奇”的事情在“这枚小弹壳”身上发生了。2005年八一前夕,在总政治部向全军推荐的25首战斗精神优秀队列歌曲中,《送你一枚小弹壳》榜上有名。听到这个消息的王晓岭十分惊讶,因为他并未将这首诗作谱成歌曲,更没有投送过这首参赛作品。
经过了解,王晓岭得知,原来这首诗歌广受欢迎,有好几位基层部队的业余作者为其谱曲并投稿,才使评委们在数千件来稿中发现了它。评委们高度评价这首诗歌,于是请来著名作曲家刘青重新为之谱曲,并最终获得了十佳作品奖。“想不到事隔多年,竟还有人记得它。”王晓岭十分感慨。当年的小弹壳如今依然陪伴着他,而歌曲中的“小弹壳”更是陪伴了千千万万个军营战士。
莽莽林海,辽阔草原,千里戈壁,浩瀚沙漠……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横亘在祖国的大北疆,无数可爱的边防战士在卫国戍边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他们让人崇敬,也让人心疼。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末,王晓岭整装出发。
内蒙古4221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100多个边防哨所,每一个都留下了王晓岭的足迹。他对这些哨所位置的熟悉程度,甚至让作战参谋都十分惊讶。时任战友文工团团长的王晓岭带领着演出队与哨所官兵们同吃同住,一起骑马去巡逻。哪怕是只有一个战士的岗哨,他们也会认真地演出,与官兵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记得我们到的第一个哨所,是这条边防线上最东边的伊木河哨所。”王晓岭介绍道。伊木河是“全国最冷的地方”之一,这个小哨卡一年中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57℃。当地每年的无霜期只有80天,10月份就大雪封山,有小半年要过与世隔绝的日子。
“这里没有招待所,大家将就睡在我们军营里吧。”在伊木河哨所排长的安排下,20多人的演出队伍睡在了军营里。王晓岭回忆道:“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去帮厨,刚走出宿舍门,却发现战士们都坐在那里看电视,我奇怪地问他们怎么不睡觉?战士们才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原来,哨所一共就只有那些床铺,让给我们,他们就只好坐了整整一宿!”
边防战士们的淳朴感动得叫人落泪。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当再次踏入伊木河哨所,排长和战士都已不再是当年的面孔,然而,那朴实而又深厚的情谊却永远不变。激情在王晓岭胸中澎湃着,《八千里边防大北疆》就这样诞生了。
“守卫你,我巡逻在边防线上,站在高高哨塔眺望远方,座座界碑就像我那战士的身影,伴着马儿听我把军歌唱,八千里边防大北疆,八千里征程军旗扬,八千里路啊云和月,给我使命也给我荣光。”如今,这首歌曲沿着王晓岭的足迹传遍了八千里边防线,成为了内蒙古军区的军歌。
王晓岭的歌曲写不完,而歌曲背后的故事更加说不完,是生活滋养了他,滋养了这些美好的旋律。“生活给你踏实感,只有常常走出城市,走进生活,才能抛却浮华,找到存在的意义。”王晓岭一字一句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