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画家王书平——
乡间墨香飘四方
□ 武自然

他是一位声名远播的著名画家,他的画展走出了国门,走到了联合国总部;他画的雄鹰,以不同的姿态飞进了大英博物馆等艺术殿堂。他深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人们把他誉为“东方鹰王”,因为他画的鹰,向世人展示了博大胸怀的中国气派。这样一位画家,把艺术之根深深地扎在希望的田野,不仅教农民作画,还拜农民为师,甘于寂寞,一扎就是十年。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美协主席王书平。

王书平出生于山东农村,对乡土充满眷恋。他跟记者讲起,孩童时代,母亲领着他赶集看乡亲们作年画和剪纸的情景。那时候每当看到乡村的鸡鸭鹅,他都会捡起树枝在泥土上画。1971年他如愿以偿地考入天津美术学院,成为“天津美术界八老”之首、被誉为“当代齐白石”的孙其峰的弟子。毕业后王书平来到天津市美协,成为一名专业画家。他记住了恩师孙其峰的教诲,到生活中去汲取营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王书平从不间断地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他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下了中国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他的笔下不是梅兰竹菊,而是充满着田野芳香的麦浪、稻田、果蔬和农民,他努力做到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情入生活。回忆起创作获得全国银奖的作品《希望的田野》的情景,他说:“2003年春日,我到河北省邢台农村采风,当时那一层层韵律流淌的梯田,那新翻过的飘着阵阵香味的黄土,那一群群在新发芽的柳树上鸣叫的喜鹊,在我眼里就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田野,让王书平感动,也让王书平自然亲切地走近了可爱的农民。2004年,“王书平画室”搬到了天津市北辰区双街村,这画室从此成了他为当地农民教学的课堂。当地农民有放下锄头拿画笔画农民画的习惯,有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于是,王书平就把多年来对中国画技法的积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农民学生,并鼓励这些从未接受正规训练的学生,一定要保留住农民画的根。他上课不收一分钱,作画的工具全由自己无偿提供,而农民学生由当初的一两名,发展到现在的九十多名。王书平的农民学生李兆川创作的画不仅参加了世博会画展,还被瑞士收藏,李兆川对记者说:“我自己画了25年,没画出啥名堂,就是跟王老师学习这十年,真是飞跃啊。”

王书平一边教农民作画,一边向农民学习,从中不断地借鉴农民画的精髓,再去创新、创作。他把多年来创作的农村题材作品精选了百余幅,自2004年开始在全国办“王书平走进农村画展”。从双街村开始,办到了华西村等30多个村,农民们看后都说,这些画才是我们的生活,这才是和我们贴得近的画家。

“到田野中去,拜人民为师,把艺术作品交给人民去评判,才能去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王书平充满深情地对记者说。

近日,王书平正在忙一件事,那就是把他和农民学生创作的25幅抗战题材作品,装裱好后办一次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70周年画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