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委书记郝方林:
为让甘井子活水来
本报记者 苏大鹏
图① 郝方林(中间讲话者)到大学生创业基地调研。
图② 郝方林(右二)走访老党员。
图③ 郝方林(前左)深入街道社区检查工作与百姓交流。
(资料图片)

4年前,郝方林在区长岗位上接过“一线总指挥”接力棒,成为大连甘井子区委书记。4年来,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他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经济建设一线,以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推动改革,以实干精神引领转型。

在这位“发展的开路人”带领下,源源不断的改革活水在甘井子的土地上喷涌。经济连年实现高速增长,让甘井子区一直居于东北经济社会发展领先地带,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带来一股活力。

“产城融合”引来发展活水

多年来,甘井子区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在东北市县区中居于领先地位。上任伊始,摆在郝方林面前的首要难题是如何破解经济下行压力,带领甘井子区实现转型发展,继续保持发展领先。

郝方林认为,在发展遇到困难之时,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经济、体制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发展模式激发经济活力。他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从整个大连市的发展格局来看,原来的主城区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而甘井子区紧连北部城区、腹地广阔,承担产业优化调整、城市功能中心城区的作用将不断释放。“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这种模式将使甘井子区迅速实现全域城市化,进而完成转型发展。”郝方林说。经过反复论证,甘井子区提出以“两城四区+老城区改造升级”为功能区布局的发展思路,坚持中心带动、板块布局、全域开发,推动全域转型提升,将产城融合的内涵不断提升。

新兴产业项目向新城区集聚、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互动融合、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迅速激发了甘井子区的发展活力。

辛寨子街道、营城子街道等几年前还属涉农的区域,如今已被现代化的产业所覆盖,面积106平方公里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在这里诞生,这个“产城融合”改革实验的主战场,正在成为整个大连“全域城市化”以及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地带。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接轨国际的一流标准,入城必须高新技术产业先行,确保不破坏生态环境,并积极围绕产业搞配套,围绕产业聚人气。而与产业同步建设的城市,是座名副其实的生态城,森林和绿地覆盖率近60%,与产业、居住区相融一体。“许多著名的企业选择生态科技创新城落户,看重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郝方林说。

事实证明,“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让甘井子区实现了协调、快速发展。“十二五”以来,甘井子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4.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61.5亿元,全口径税收总计达到1096亿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改革振兴的亮点。

郝方林说:“传统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旧有模式无法使城市具有持续竞争力,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城区,不应是简单的居住区,还应遵循产业与城市相融合发展的理念,谋划好相得益彰的产业布局。在不断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产城融合这种发展方式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在郝方林的主导下,“产城融合”正在源源不断为甘井子区乃至大连市注入强大发展活力,这种模式也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新样本”。

把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城兴产,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使得甘井子区高端产业迅速集聚、现代城市格局日渐清晰。农村户口在这里已经告别历史舞台,乡村成为现代化社区,农民变身企业员工,改革成效不断显现,实现了全域城市化。

面对成绩,郝方林说:“我们要继续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推动全域转型提升。”在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战略的同时,郝方林同甘井子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区内倾斜。近几年,大连在甘井子区确立哈大高铁大连北站、体育中心、医疗中心等一批重大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他们还依托大连湾深水港优势,合资建设船舶重工海洋工程项目。目前,大连湾装备制造业年工业总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华路商务区总面积已达200万平方米,成为大连西部城区的“市中心”。

不仅在经济建设领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郝方林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同样坚决。郝方林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始终强调‘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绝不能牺牲环境换取政绩。”在“保护原生态,再造新生态”的理念引领下,近几年甘井子区每年投入超过20亿元植树造绿,绿化率稳步增长。

在发展中不断造“绿”。近几年,甘井子区诞生了一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如西山湖公园、夏家河海滨公园、前关湿地公园、钻石湾海滨公园等大型公园。其中,西郊森林公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则正向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努力。截至目前,区内森林覆盖率达47.8%,人均绿地达13.4平方米。因为生态工作成绩突出,甘井子区被评为“全国城市绿化先进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了甘井子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招商引资依然稳步增长,去年实际使用内资226.7亿元、外资10.12亿美元,分别增长15.1%和10%。突出生态理念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因为环境优越,近几年接连入驻研发设计类、电子商务类、文化创意类、软件信息技术类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去年,这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4%。来此创业的三道电子董事长冯嘉茜对记者说:“这里环境实在太好了,推开窗满眼绿色,走出门鸟语花香,和国外一流的现代产业园区相比,一点都不差。”

在如今的盛夏时节,甘井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一个个生态景区内,正是游人如织的景象。到甘井子看“绿”,成了大连的旅游新名片。

让“甘井水”越来越甜

如今,让甘井子得名的那口甜水井已无处寻踪,但郝方林推动的一系列惠民措施,依然让甘井子老百姓的心里品尝着“甘井水”的甘甜。

“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生活得越来越好”,郝方林说。在他看来,搞产城融合,搞生态建设,最大的受益者都应该是老百姓。

建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的大东沟村回迁居民小区,由一排排低层欧式风格住房组成,这里的居住环境甚至超过许多国内一线城市的高档住宅。许多回迁村民第一次看到新家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陈淑英一家不仅分到4套房子,村委会还发放了9万元的装修补贴。已经退休的她如今除养老保险之外,每月还享有1000多元的退休金,与原来住平房,每年种地收入不足万元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整个甘井子区6个涉农乡镇失地农民在“产城融合”中得到城市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公共福利的同时,没有一家因为出让土地而降低生活标准,而是更加富足。

在位于大连湾前关湿地附近的前关体育休闲公园,记者遇到了市民于红,她退休后每天都要到公园里溜达。“这几年附近修建了不少高楼和道路,但这片湿地没变,周围还建了体育公园,家门口有这样的好环境,区里真是给俺们干了件好事。”她说。

郝方林说:“当好一个区委书记,首先就要做到对群众有亲情、讲感情,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这就必须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作为第一追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近年来,甘井子区每年至少确定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在财政预算时优先保障。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均保持在65%以上。为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老旧楼院透寒问题,甘井子区实施“暖房子”工程,为老旧楼房穿上“外衣”,让百姓能温暖过冬。“钱多办大事,钱少办小事”,甘井子区还一步步解决老旧小区健身器材短缺、老年人活动场所少等问题,得到百姓点赞。

去年,甘井子区还有未就业困难人员19276人。郝方林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一难题。他多次深入一线,参与帮扶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通过落实“4050”两险补贴,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等措施,目前甘井子区除丧失劳动能力和无就业愿望人员外,仅剩存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22人。目前,区里已经采取“一对一”的就业援助措施,预计将在年内全部解决就业。

为了解决甘井子区的40万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问题,郝方林提出“要让他们在甘井子享受到与本地居民同样的优质教育”。2011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建学校16所,到今年底还将建设学校10所。目前,全区在校学生总数近9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达到51%,区里全部接收入学,并免除所有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