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干饭渠村的“团圆饭”
本报记者 许 凌

初夏的傍晚,顺着宁夏吴忠市主街道一直向东3公里处,东塔寺乡干饭渠村设施大棚群灯火通明。走进挂有“秀勤慈善传创业园”牌匾的宽敞院落里,几十位回族群众围坐在5张大饭桌旁有说有笑,桌上烤羊腿、地三鲜、枸杞苗……十几道菜好不丰盛。

中间桌一位中年男子站起身来说:“我自2009年来到咱们村,搞了280个设施大棚,做了点慈善事业,没少麻烦村里的乡亲们。今天召集大家吃个团圆饭。我是个外来人,借此机会在这里给大家鞠一躬,乡亲们辛苦了!”一位回族小伙子告诉记者,给大家鞠躬的这位就是园区的主人、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王勤。

60岁的村民马儒德站起身,大声说道:“这个躬你可鞠不得,最辛苦的就是你王总了!”“对,对!说得好!”大家鼓起掌来。马儒德接着说:“这几年附近的村民在这里打工,每人一年能赚2万多元,我们很满足。”

“还有我们几十个城里下岗职工呢!”一位帅气十足的小伙子从后面的桌子旁疾步上前,“我叫王广,去年刚来创业园。我原是吴忠市配件厂的,企业效益不好下岗了。王总的合作社果蔬生意远近闻名,280个果蔬大棚经营产值超过200万元,俺媳妇现在支持我来创业园……”

王勤再次起身说,“如果说大家日子越来越好,要感谢这几年国家的好政策,政府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他介绍说,兴办园区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当地民政局的担保贷款和农牧局的小额贷款扶持,所以他认为园区壮大后一定要回馈社会。如今,王勤开办的园区带动了3类人就业:60%的45岁至70岁失地村民、30%返乡村民和10%的城市下岗工人。近年来,园区发展实现“三级跳”,从搞果蔬大棚到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再到抢占反季节销售的“制高点”,帮助村民和下岗职工实现年均收入增长12.6%和35.8%。

干饭渠村的“团圆饭”即将结束,兴致正浓的村民们表演起自编自演的小节目。不是节日胜似节日,这个西部的小村落里,笑声不断,歌声不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