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把聊天当回事
□ 杨 栎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散文家陈之藩在台湾编译馆上班,正好和梁实秋是邻居。几乎每天晚上,他都去梁家吃晚饭、聊天。他俩当了四五年邻居,也就聊了四五年。离开台湾后,陈之藩受胡适鼓励,去美国宾大留学,也常找胡适海阔天空地闲聊。后来他回忆说,与胡适和梁实秋聊天,收获很大。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各有不同。闷头学习固然好,但终究是单方面接受知识。而且一味埋头前行,一旦走错方向,容易撞上南墙。有个人聊天说话,分享点拨一下,就好很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一下子变得宽敞起来。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正是如此。陈之藩是电机学教授,最终能成为散文大家,除了自身努力,那些宝贵的聊天经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何况有时候聊天,还能聊出经典。西方有柏拉图、东方有孔子,他们留下的两本传世之作,本质是聊天记录。我认为会聊天的人,一定会写东西。因为出口成章是即兴发挥,最难。关起门来写东西,有参考书和网络的帮助,引经据典、堆砌词句不是难事。但聊天不同,它考验人的瞬时反应和发散思维,而且话说出口,还收不回来。这就好比演话剧和开演唱会,没有机会“NG”或者“掐了不播”,靠的完全是现场功力。若有谁聊天时常常口出金句、发人深省,此人必定是高人。

聊天这事儿,原本就是“拉家常”。寻常人等、街坊邻居,大家聊起天来,无非就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寻常小事,谈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有时也会扯扯时事。所以聊天得平易近人、设身处地,让人听得进去、说得出来,交流才能更加顺畅。若和故作高冷、故弄玄虚、堆砌辞藻或者自说自话的人聊天,一定是味如嚼蜡。“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聊天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非常重要。

“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那是面对面聊天,不一定时时能够做到。所以人们常常借用工具,比如鸿雁传书、邮差送信等,后来有了电话、短信、邮件,交流起来就更方便了。俗话说“见字如面”、“闻声如见其人”。因为“字如其人”,见了对方亲笔写下的字,仿佛见得音容笑貌,声音也是一个人独有的特质,亲耳听到对方说话,也一定倍感亲切。相比而言,如今的短信、邮件,包括微信等等,速度虽快,但都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屏幕传递,看到的是信息、是消息、是资讯,缺少了有血有肉的情感。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发消息的过程中人们多会加上一些表情符号,意在活泼生动,其实是弥补不得见的缺憾,让大家在隔空聊天的时候,多一层对对方现时表情和反应的想象。也许也是因为那样的原因,我们得空的时候,多会选择用语音或者视频聊天,来取代电子屏幕上的讯息。

说到底,好的聊天,就是真诚相告、专心对待、说心里话。如今生活节奏太快,我们常常会通过现代化的方式传递信息,有时可能会在聊天的时候分心忙着做别的事、有时可能只顾着点赞甚至都不看看对方到底说了啥,有时还可能急于结束对话而选择一两句话应付别人。其实有些时候还是应该慢下来,认真地去打电话、见见面、认真专注地聊聊天。虽然现在聊天记录已经难成传世的经典,但若聊得好,至少还可以走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