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碎碎读 能成金
□ 雷 婷

碎片时间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新“资源”。短短几分钟内,你可以读本感兴趣的书,投身公益善事,或者做一些有趣的事。从本周起,请关注“碎片有料”——

城市越来越大,上班的路越来越远。要坐的公交车总是等不来,一班地铁又刚开走……相信你已经掏出了包里的手机,开始刷微信、看小说了。才看两眼,车来了。

作为一个上班族,像学生般踏踏实实看本书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炸式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学会利用1分钟、2分钟的碎片时间,常常能积少成多,实现读书清单上的计划。

移动阅读

拥挤的车厢,基本很难有空座,总需要你的一只手抓住扶手才安全。超过手掌大小的东西就很难展开,而且单手也很难随意翻纸张。随时随地可上网的手机被赋予了出行阅读必备神器的新技能。

上班路或长或短,站点间距也或长或短,但车厢环境一般都不会太好,周边往往都很嘈杂,5分钟、10分钟就会被广播或上下车的乘客打断一下。很难用这些断断续续的时间来阅读一些需要认真思考的东西,比如历史、哲学、人文之类的书籍。时间太细碎,往往都是脑子里的小人还没摆好思考者的姿势,甜美的双语嗓音就开始报站名了。于是只好在再次开车后回顾下看过的几段,时间久了,不免有些寸功未进的沮丧。特别是还需要兼顾公交车到站没有、所排的队伍有没有什么变化之类的信息,如果在看推理、侦探、心理之类的读物,很容易出现错过站之类的麻烦。

相比之下,“读起来不太费脑子”的资讯和文章就成为了上班路上的最佳选择。媒体从业者郑敏在每天的“上班碎片时间”,喜欢看APP推送的新闻——财经早餐,再刷刷微信、朋友圈,和朋友分享吐槽下时事热点乃至生活趣闻。我问她为什么喜欢看这些,得到的答案是因为“每天工作太累了,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接受新资讯是缓解紧绷神经又不耽误工夫的事情”。对于这个观点,兰州大学学生张欣表示认同。张欣在西安实习时就常常在地铁里阅读小说或新闻,谈及自己在坐地铁时的阅读偏好,她总结为“章节篇幅小一点的,有趣,简单一些最好,不费脑子的”。

爱读书的人更喜欢追求纸质书的阅读感觉,可又舍不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应有尽有的满足。轻巧便携的电子书和平板电脑的出现,成功促使越来越多的读者将对纸张质感的依恋转至线上电子书。电子书以及电子书阅读器既实现了读者随时随地的畅享阅读,又满足了一只手在拥挤的地铁里不扰众的要求。

在尼尔森图书公司此前发布的《2014年全球图书市场报告》中也可以找到佐证。报告明确提到,电子书仍是影响全球书业走势的最大变量,在印度、中国、巴西等国,其电子书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三上”读书

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有一篇文章,讲的是自己与朋友谢绛交流治学读书。其中有这样的经典名句: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大概是说,好友钱惟演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即读先秦百家著作、史书,躺着则读各种杂记,如厕的时候则读小辞。大概从未把书放下片刻。宋公垂在史院读书的时候,每次入厕一定带上书,读书之声,清脆响亮,远近都能听见,好学竟到了如此地步。而欧阳修表示自己所作的文章,多半也是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好好构思罢了。由此可见,利用碎片时间读书不完全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虽然古时的“马上”变成了今日的“路上”,但我们现在的读书时间、内容其实和古时候的文豪们相比,差距也不大。

睡前的半个小时到一小时是一天当中最安静最完整的时间。泡上一杯香茗,清新的香气在微黄的小灯下飘散,捧一卷书细细读上几页,这段小时光就是全天最惬意的时间了。躺到床上看书,目的不单是看书,也是为了更好地入睡,多数人爱看一些历史、社会、人文、传统的经典,在睡前读上几页需要好好品味的书,品出一点惬意然后和周公谈一谈。

厕上书该是什么类型争议就比较大了,有些人认为环境比较清幽,不适合看有深度的书,不然冥思苦想恐怕会影响如厕的初衷。不过也有一些人看来,厕上的“大便书”反而需要一些“力度”。

回想高中时代的学习讨论会,一学霸表示在自家厕上看完了整套《红楼梦》,捎带背下了慷慨激昂的《我有一个梦想》。到了大学,十点半以后依然亮着灯的厕所是如上甘岭般的存在。三五个同学聚在一起,背完了数以千计的单词、语法,或许是觉得环境艰苦,记忆尤其深刻,成绩还挺不错的。暑期参加高中同学会,学霸同学在那学期蹲着看完了《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

在大城市奔波劳碌,饭时找个饭友也不是件易事,一人食又颇为尴尬。大厨烹制的菜肴就远不如书本吸引人了。韩寒的尖酸、孙睿的刻薄、刘墉的直白、六六的世故、王朔的深沉,正如酸甜苦辣咸般各有味道。如果饭菜味道不尽如人意,翻翻生活家们的美食之路,催眠下自己还是颇为有效的。

碎片成金

经常听到有朋友在抱怨,工作太忙,生活压力太大,没时间看书。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只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还是可以抽出很多时间来读书的。

首先,每天留出半小时或1小时关上电脑,断开手机的网络,给自己一个相对安静的阅读时间。每天花一个小时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一个领域的专家。

其次,要习惯于带书。要读书先得有书,带在身边才能想起看。在手机和平板里面携带几本书,等地铁、等人、等上菜的时间都可以看上几页,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本书看完了,大大提高了读书的效率。走路的时候也会有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有声书籍就是最好的选择了,每天上下班路上倒公交差不多20分钟,刚刚好能够听两集新概念英语。

多数人出门也会背包,喜欢纸质书籍的你,不妨把包背大一点,放下一本书也不会重多少。有座位的时候,工作间隙更加方便去看。毕竟有些时候电子设备可能会没电,出故障等等,还有些场合不太适合拿出各种电子设备,这个时候纸质书籍就会很方便了。

为迎合阅读的新发展,纸质书的出版也在推陈出新。口袋书、手掌书的种类越来越多,质量也颇高,在书店遇到可心题材不妨多买几本,碎片时间读上几页,说不定书中的内容能给你留下更深刻的记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