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匈奴王冠是一件鹰顶金冠饰,是匈奴文物最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品,是迄今为止所见的唯一的“胡冠”。它造型奇特,制作精湛,不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艺术的结晶,堪称匈奴艺术瑰宝。
1972年1月11日,当时的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旧称)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76岁的王美子老人,在阿鲁柴登大队以南4里左右的一个荒凉的大沙窝子里挖土龙骨(古生物化石)时发现不少古代的金银器物。由于当时天寒地冻很难挖掘,再加上一些迷信观念,老人认为外财不能一人独得。于是他便回村叫上儿子和邻居等5人同去挖宝。
后来,老乡们把金银器物卖到了伊盟杭锦旗人民银行。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很差,甚至对文物是什么都没有概念。旗银行也没有把收购的金银器物当成文物向上级汇报,只是鼓励社员尽量发掘,有多少收多少。后来还是一位银行职员反映到伊盟文教局,内蒙古文化局立即派文物工作队前去调查处理。后经调查证明,这批极其珍贵的金银器共200多件,是2000年以前匈奴王的遗物,是以鸟、兽纹为主体的各式金饰牌,有虎咬牛、虎吃羊的场面。反映的图案以马、牛、羊、鸟为主,也有虎、狼等。这在我国匈奴族考古史上是很罕见的。
鹰顶金冠饰是这批匈奴遗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王冠由黄金制成,分鹰形冠饰和下部的冠带两部分。上部的鹰形冠饰为一只站立在半球形底座上、昂首傲立、展翅欲翔的雄鹰。鹰身由薄金片锤打做成,中空,整体造型生动,羽翼线条流畅。鹰的头部和颈部用绿松石制成,由金丝串联与鹰身相接。鹰的尾部也是另行制作后插入体内。整个鹰形冠饰金碧辉煌,略加摇晃或轻风抚动,雄鹰还会摆动头尾,呈现出展翅欲翔的神姿。雄鹰脚下的半圆形球体上,还有狼噬咬盘角羊的精美浮雕。下部冠带由3条半圆形图案组成,主体部分为绳索纹,相互连接部的两端分别铸造浮雕的虎、马、羊。虎龇牙咧嘴,造型凶猛强悍,马、羊低头伏卧,作温顺之态。整套冠饰气势磅礴,刻画出雄鹰高高在上,鸟瞰草原上虎狼咬噬马羊、弱肉强食的生动场面,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根据出土的这批文物综合推断,这顶金冠应该是匈奴王或酋长的冠饰。但到底属于谁,考古界没有定论。不过,有人推测这顶匈奴王冠可能就是林胡王或白羊王的。因为,鄂尔多斯地区在秦汉时期被称为“河南地”。战国时期活动在河南地一带的早期北方民族,主要有林胡王和白羊王二支,林胡王居东,白羊王居西。
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中,有两位和白羊王、林胡王有关联。其一是大将军卫青,他当时的主要对手就是白羊王。第二个人是赵武灵王,他“胡服骑射”就是向林胡人学习。当然,这不过是一种推测,匈奴王冠真正的主人可能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了。
很多文物的故事已经难以被今人解读了,但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不了解而失去夺目的光彩,它们的神秘将继续指点着人们向历史深处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