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否上一所好学校?这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正在各地县域内积极推进,下一步,教育部将督促加大省级统筹和经费保障力度,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试点义务教育市域均衡。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赵勉河小学离城区有80多公里。刚看到这所大山深处的农村小学,人们往往有些惊讶:树木葱茏,绿草如茵,一幢4层教学楼与学生公寓遥相对立,中间是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和篮球场,迥异于想象中的农村小学。
改变主要是近3年的事情。2012年开始,夷陵区财政投入近600万元,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造。2014年,夷陵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
跟夷陵区一样,去年全国共有464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加上2013年通过评估的293个县(市、区),截至2014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累计达到757个。
设门槛——
均衡必须要有质量
“在这757个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上哪所学校都差不多。”据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介绍,义务教育均衡评估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工作的评估两个方面,均有全国统一的最低门槛。前者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不高于0.55。后者则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4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考察,满分100分,需达到85分以上。各省(区、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增加或提高标准,但不能低于全国标准。
“最低门槛保证了均衡的质量,否则县里如果每个农村学校都是几个孩子配1个老师,均衡是均衡了,教育质量却完全没有保障。这不是我们要的均衡。”何秀超说。
评估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是公众满意度,由省级督导评估组和国家督导部门开展实地调查,但更直接的判断依据是家长们是否愿意让孩子就近入学。
3年前,上海市普陀区居民龚方让儿子就读于家门口的洵阳路小学。这3年里,龚方多次探访学校,亲眼目睹了学校的变化。“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龚方说。
找不足——
推进标准化建设
通过督导评估,各地统筹资源,补齐短板,抬高底部,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据统计,1年来,各地共投入1218.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学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达6092万平方米,年度增幅达到22.5%。其中464个县(市、区)投入231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247万平方米。在对教育质量更为关键的师资方面,1年来,全国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35.8万人,464个县(市、区)投入11.8亿元,培训教师328.7万人次。
教育均衡任重道远。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要达到65%,但截至2014年底,全国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县市区仅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7.4%。何秀超坦言,要完成规划目标很难,“教育投入还是偏少,过去的欠账太多。”
具体来看,“长三角”、“珠三角”等传统经济发达地区情况比较乐观。截至2014年底,江苏已经有89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数量居全国第一,紧随其后的浙江有75个,上海的17个区县则在去年一次性全部通过评估,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此外,广东有57个、福建有51个、湖北有72个、山东有59个。
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国家加大了投入力度,目前教育均衡进展比较快。截至2014年底,陕西有义务教育均衡县21个、甘肃有11个、青海有9个、宁夏有9个、西藏有8个、广西有5个、新疆有17个。总体来看,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
另一方面,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义务教育均衡还是县域内均衡,部分县与县之间的差异很大。此外,在对2013年通过评估的区县复查时,还发现部分区县指标有所下滑,督导团已经责令其整改。
何秀超表示,下一步,督导团将督促有关省(区、市)加大省级统筹和经费保障力度,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试点市域均衡,“最终,我们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校,每所学校都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