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产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乳品企业携手科研机构渐成趋势
本报记者 林火灿

近日,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与中国营养学会、哈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一起,在北京启动了“妈妈和我的1000天”中国母婴健康研究项目,旨在通过研究母婴营养和健康状况,为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升级提供科学支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走向海外,牵手国际科研机构的步伐不断加快。不久前,伊利集团与欧洲生命科学领域顶尖学府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就“食品安全早期预警系统”和“母乳数据库”达成了合作协议。2014年,蒙牛旗下的雅士利国际也与奥克兰大学旗下的研发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推进婴幼儿、孕妇营养方面,以及婴幼儿成长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

国产乳制品企业纷纷“出海”联姻国外院校和科研机构,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需要,还是商业营销噱头?

“婴幼儿奶粉生产并不是简单的食品工业,需要有非常专业的技术和科研基础做支撑。”专家说,飞鹤乳业与哈佛医学院合作,成功搭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平台,并启动“妈妈和我的1000天”。此举主要目的是将产品研发向纵深推进,使基础性研究在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中的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介绍说,经过多年努力,飞鹤乳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已趋于完善和成熟,国内乳制品行业也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因此,飞鹤乳业有必要将发展重心从继续完善产业链布局转向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看,我国乳制品行业正处在从跟风模仿向创新发展加速转变的阶段,乳制品企业联姻科研机构的意愿明显比以往强烈得多。”长期关注乳制品行业的资深乳业专家宋亮分析说,依托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过,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我国乳制品行业一直走模仿路线,从未在真正意义上超越洋奶粉。随着中国乳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乳制品企业不应再一味地追求发展的速度,必须加速调整观念,把更多精力放在追求发展质量上,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缩小与进口乳品的差距。

宋亮指出,研发能力将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成败。我国乳制品企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相对落后,通过与欧美国家一些先进的研发团队和机构展开深入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加快推动产品创新,缩小与国外在产品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也能为企业加速向国际化迈进奠定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