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振中农业示范园里,小麦孕穗开花,果树枝繁叶茂。“农作物长势这么好,多亏了小农水建设。”示范园负责人韩振中告诉记者,在建设小农水之前,示范园里可不是这个样子。由于管护较差,原有机井毁坏严重,附近河沟多年未整修,作物主要靠天等雨。如今,示范园新打机井16眼,修建桥涵100多座,除了当地政府开挖的两条大沟外,示范园又挖了3000多米路边沟,沟沟相通。
为了管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旧县镇政府将水利工程的管理使用权进行承包转让,与试点单位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试点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试点单位承包管理使用,产权属镇政府,使用权人只有水利工程管理使用权和维护责任,无权拆卸、变卖小型水利工程;当承包期满承包人不愿继续承包土地时,应无条件将所管理的水利工程完好交还镇政府。承包期间,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原则,由试点单位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养护和使用。
太和县水务部门还成立管护组织,与管护人员签订责任书。“示范园确定了1人专职负责疏浚和水利设施正常维护,除了公司工资外,政府每年还给予3000元补助。”韩振中告诉记者,小农水建好后,他们购买了大型灌溉机械1台,小型喷灌机50多台,基本上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去年,小麦亩产达到1000多斤,中药材亩收入3000元以上。
阜阳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引导他们参与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符合农村的实际。在阜阳市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中,社会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达1.4亿元,社会力量参与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今年3月,阜阳市共投入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资金6.06亿元,更新改造小型泵站5040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92座,改造中小型灌区5.6万亩,修复、新建机井10583眼,改造末级渠系18.3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