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清明时节更思君

清明,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又到一年清明时,让我们缅怀先烈、慎终追远,亲近自然、催护新生……

□ 李永飞

想起孟祥斌,也想起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烈。每逢清明时节,我们都会用一颗满怀感恩的心向他们鞠躬敬礼

漫天阴云与山平,一城春雨锁清明。又逢“雨纷纷”的季节,从南海之滨到北国边疆,从白山黑水到大漠戈壁,无数人走进城市或踏访深山,在一座座墓冢前,恭敬地鞠一躬,虔诚地献束花,默默伫立寄托哀思。他们是来为为国捐躯的烈士捧一抔黄土,洒一杯薄酒,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方式向英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在浙江金华,也有无数人走上城南桥头,为一个人的远去默默守候。一个人曾感动一座城,一座城感动全中国。这个人,就是中央军委授予“舍己救人模范军官”的烈士孟祥斌;这座城,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所描写的浙江金华。

千年婺江,无声无息地流淌着,就像一位望眼欲穿的妇人永远流不干的眼泪。万古明月,在波光中依稀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辉映着词人李清照绵绵的忧思,也诉说着英雄孟祥斌不朽的传说。

春天的夜晚,一抹绚烂的彩霞悄然隐去,留给天际一片黑色的畅想。走上城南桥头,车水马龙在耳边渐渐远去,城市的灯火把婺江照得通红通红,就像大地哭红的眼睛,流淌着思念的泪。

这里,让人终生铭记,曾经有一位年轻军人纵身跃下,用自己的生命托举起另一个生命的重生;这里,从未有人忘记,每当人们走过桥头都会把他的名字记起,在心底唱起那首隽永的《这一次》。

静静的婺江,流淌了千年,不知疲惫地奔向远方。白天,它用点点涟漪折射太阳的光辉;夜里,它用一湾平静映照月色的皎洁。在思念的夜晚,人们在孟祥斌跳江救人的城南桥系上丝带、放上黄菊,默默为英雄祈福,愿他逝去的灵魂在天堂微笑。

夜已深,城市在困意中睡去,婺江却在疲惫中坚持,它要记住每名思念者的话语,捎给沉沉睡去的英雄,它要记住每一个眷念的目光,凝聚成英雄生命的光芒。

孟祥斌,我亲爱的战友,你过得还好吗?不论雪花飘飞的冬季,还是草长莺飞的春天,人们总是把你深情地惦记。静静的婺江,曾经用刺骨的冰冷和无情的淹没将你拥入它的怀抱,带着你的故事流向远方。也许,你不该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你的妻女等着你回家分享团圆的天伦之乐;也许,你不该安睡婺江一觉不起,你的父母盼着你回归故里帮他们梳洗满头银丝;也许,你不该放弃梦想永远地离去,你的战友挥戈仗剑等待你的身影重新出现在整装待发的行列里,等待那一脸憨憨的笑容,等待那一句震天的口令,等待那一个永远淳朴、善良可亲的“老孟”。

孟祥斌,我亲爱的战友,你过得还好吗?不论耄耋之年的老者,还是少不经事的孩童,人们总是把你当成亘古的记忆。静静的婺江,曾经用宽阔的臂膀和无声的流淌为你带去人们思念的泪水,写着你的精神流向远方。你感动了一座城市,也感动了神州大地,你成为全国人民敬仰的道德模范,也成为全军将士学习的“舍己救人模范军官”。也许,你不能看到人们为你送上的鲜花,也许,你不能听到此起彼伏的低泣,但你一定能够感受到那一颗颗滚烫的心,跳动在你曾经战斗冲锋的漫漫征程。

又是一年雨纷纷,再逢清明更思君。想起孟祥斌,也想起无数为国捐躯的英烈,他们把自己的身躯化作共和国国防长城上坚固的砖石,他们用宝贵的生命点亮共和国绚烂的天空。他们虽然已经离去,或十年、二十年,或数十年已去,他们的坟头或有碑文述说生平,或杂草丛生无名无姓,但每一个享受和平的人们都不会忘记为和平捐躯的先辈,铭记那些为打破封建枷锁而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铭记那些用鲜血染红五星红旗却魂铸青山的革命先烈,铭记那些用生命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却默默无闻的英雄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会像记住自己的姓名一样铭记他们;每逢清明时节,我们都会用一颗满怀感恩的心向他们鞠躬敬礼。

英雄不朽,精神永存!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