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为旅客解烦忧
——记郑州铁路局离休干部左春秀
本报记者 王 伟
上图 左春秀(右)在为旅客指路。

下图 左春秀(左一)带领老年雷锋团为旅客答疑解惑。李庆伟摄

人物小传

左春秀,女,82岁,近30年如一日持续发挥余热,发动车站离退休老同志成立老年义务服务队,自发捐款建立了“困难旅客服务基金会”,曾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指导奖”,以及“河南省先进离退休干部”、“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服务志愿之星”等荣誉。

“小孙同志,这是我对组织的一点心意,这几晚我都在想,如何把我积攒的这1万元钱交给你们,感谢党对我的培养!”2014年七一前夕,在郑州车站党委办公室,一位面庞清瘦、满头银发的老人,郑重地向党组织上交了一份特殊党费,完成了她心中的一件大事。

这位老人是左春秀,是位有着65年党龄、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老共产党员。在离开工作岗位后的近30年时间里,她放弃安逸的晚年生活,风雨无阻地奔波于家与车站之间,退休不退岗,生命不止,奉献不已。

近30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指导奖”,以及“河南省先进离退休干部”、“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文明服务志愿之星”等荣誉。

情系铁路 梦圆站台

在郑州火车站东广场,每逢节假日,尤其是黄金周、春运最忙的时候,人们总能看到左春秀热心地为旅客解答咨询、送水指路、补衣缝扣,许多人很难理解,已82岁高龄的老人,为什么不在家享福呢?左春秀的回答很简单:人可以退休,但共产党员不能“褪色”。

1989年5月,56岁的左春秀从郑州火车站纪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工作了42年的岗位。“我还能为车站做点什么,还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呢?”离休在家的左春秀放不下自己工作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依旧按时到车站“上班”。

1992年,郑州火车站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组织的安排下,左春秀担任了常务副主任。她对身边的老党员逐个家访、谈心,把身体好且愿意继续奉献的老同志组织在一起,成立了老年义务服务队,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为重点旅客排忧解难、送水送药、宣传“三品”检查等服务。短短一年时间,老年义务服务队由十几个人发展到160多人。1993年,在左春秀的提议下,她又建立了3个老年义务服务台,制定了服务台公约,老同志们分成三班,轮流在广场、候车厅、站台为旅客进行“免费提供咨询,免费供应针线包,免费送开水,免费照顾重点旅客”的“四免费服务”。这一干就是23年,帮助旅客26万余人次,收到的感谢信不计其数。

2013年12月,她创建的老年义务服务队被郑州市文明委授予“老年雷锋团”荣誉称号,她带领的队员成为郑州市传递文明风尚的“文明使者”。荣誉伴随着沉甸甸的责任,老年义务服务队的“业务”扩大了范围,由原来单纯为旅客铁路出行提供服务,变为提供乘坐公交、地铁换乘、困难救助,乃至调解家庭纠纷等诸多服务。在服务范围扩大、社会责任增加的情况下,左春秀经常跟她的队员说:“虽然我们是老党员,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老’,得与时俱进担起这份责任。”她带领老同志一起乘地铁,一一记下地铁运营时间、中途依靠车站、购票须知等,以便为旅客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服务。2013年春运期间,左春秀带领“老年雷锋团”佩戴红袖标,在火车站广场开展志愿服务,为旅客解答问询、发放列车时刻表、发放宣传资料、为旅客换乘等提供指南,成为郑州火车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帮贫助困 助人为乐

“人老了也要有作为。”在左春秀的人生定义中,帮贫助困、助人为乐是她回报党的最好方法。

左春秀发现有旅客因为钱包被盗或现金不够,无法购票回家。1996年,心地善良的她发动队里老同志自发捐款筹集资金5000元,建立了“困难旅客服务基金”,为旅客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

2009年10月,在售票厅服务台前巡视的左春秀发现,在服务台旁边坐着一名中年男子,看起来神情沮丧。左春秀上前询问,得知该名男子叫李保田,是河南南召县小店镇的一名农民,他的女儿多年前得了心脏病,在南阳看了很多医院都治不好,这次是来郑州看病的,不料在火车站钱包被盗。左春秀知道情况后,立即召集其他老同志,建议启用服务基金帮助这对父女,并且通过自己的熟人找到郑州一家医院,先行垫付了住院期间的800元医药费。在左春秀的安排下,他的女儿得到了很好的治疗。14年过去了,如今孩子长成了大姑娘。2013年9月,她在父母的带领下,专程来郑州看望左春秀,临走时姑娘拉着左春秀的手说:“我要像左奶奶一样,帮更多的人做更多好事!”

露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困难旅客服务基金”成立18年以来,先后垫钱5.6万多元,为4000多名旅客解决了出行困难,左春秀被旅客誉为“铁道线上的活雷锋”。

左春秀不遗余力相助困难群众的行为,更让人见证了她的人生高度。1993年,她得知河南省某个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的报道后,当即想办法联系上了这所小学,资助2名小学生完成小学学业。之后,她又发动车站其他的老同志,为学校捐款1万元,帮助维修漏雨的教室。

自离休以来,她带头并发动老同志捐助车站职工和灾区群众4万多元,连续15年向江西、河北西柏坡、荥阳和郑州铁一中等7个地区和学校捐款5万余元,资助10余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撒播爱心 传承美德

从小受父母影响,左春秀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带着这份情感,把“让好的传统在青年人身上继续传递,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事情。

由于在火车站工作的特殊性,许多车站双职工家庭的子女假期只能独自在家。为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2000年,左春秀在铁路家属区建立了青少年活动站,言传身教,把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传递给下一代。每年暑假活动站开班,她都带领青少年围绕公民道德教育开展“文明小公民”和“三讲一树小标兵”活动,组织老同志给青少年讲公民道德故事。“爷爷奶奶们讲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小学生仝世鑫在暑假日记中这样写道。

“孩子们的心灵是纯净的,与他们在一起我更快乐!”闲暇时,左春秀翻起与孩子们的合影时高兴得合不上嘴。也正是这种对孩子们的爱,支持着青少年活动站坚持了14年,共辅导帮助铁路家属区青少年1200余人次,被铁路职工和孩子们称作“知心奶奶”。

2013年1月7日,左春秀当选2012“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那鼎沸的人声,是她最爱听的音乐;那潮水般的人群,是她离不开的海洋;郑州站里,白发祖母和她的老伙伴们纾解着旅客的烦忧,也享受着助人的快乐。”在大会的颁奖辞里,解读出了左春秀执着奉献的质朴人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