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刀斧手”到“抚育师”
——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区见闻
本报记者 乔文汇
图为郁郁葱葱的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区。 乔文汇摄
更多中国故事
系列报道请扫二维码

一场春雨过后,天山更显苍郁。3月25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走进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区。站在山间眺望,墨绿挺拔的云杉绵延铺展,一直铺向云雪相接的山巅。

“来,我们把这些枯枝残叶清理掉。积多了会影响树木生长,还容易引发火灾和病虫害。”“你看,有人在这棵树的根部挖过土,得补点土。”在林海深处,记者随杨建山踏雪巡山、管护树木。他是托里森林资源管护所所长,每年巡山里程达5000公里,“对辖区内的每一片林都很熟悉。”

托里森林资源管护所归属于新疆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乌鲁木齐板房沟分局,杨建山从事的工种叫基层管护员,负责护林、管林。新疆干旱缺水,种树养树不易,“有时得像养孩子一样,呵护山上的树木。”板房沟分局党委书记王新华说,基层管护员也被亲切地称为“抚育师”。而在10年前,杨建山却是一名“刀斧手”,砍伐树木是他的主要任务。

从“刀斧手”到“抚育师”,杨建山工作的变化折射出新疆国有林区的变迁。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必须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之路。国有林区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从2005年起,山区天然林全面停止了商品性采伐,林场职能转变为以全面保护森林为主。

与此同时,林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新疆林业厅公益林和国有林场管理总站站长师戈里告诉记者,2012年,林业厅直属的25个国有林场全部由企业改为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没有了经营压力,林区一线职工将全部工作精力用于管护森林,一心一意守护好祖国西部这道生态屏障。

管护一片森林并不简单。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板房沟分局施业区达216万亩,管护的森林面积约100万亩,杨建山和同事平均每人管护5万亩,要严防火灾隐患、森林病虫害,还要打击偷砍滥伐、乱采乱挖、毁林开荒、乱占林地、违法捕猎等不法行为。“近年来,随着徒步探险、自助旅游等休闲活动的兴起,平均每年有100多万人进山,管护责任重大。”王新华坦言。

手持一份森林管护责任书,托里森林资源管护所副所长吐苏甫汗·胡萨英汉说,“我们把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头和人头。全所管辖的森林分成8个责任区、设8个管护站,努力把每一棵树抚育好。”

统计显示,2014年,新疆共完成造林250万亩,义务植树1.1亿株;3.02亿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补充调查结果,新增1亿亩天然林地。

“我们对林子有感情,是林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记者在林区采访时发现,许多职工都是“林二代”、“林三代”。老职工孙天彦感慨:“以前伐木,现在育树。你看,山上的一片片林子开始‘拉手’了,林区在长高变大。”

然而,成长中也有烦恼。目前,新疆国有林区还存在林牧矛盾突出、职工待遇较低和人员老化等问题,改革发展任务繁重。“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一直在变化、一直在变好。”前不久出台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让林区职工对未来满怀信心和期待。他们表达最多的,可以浓缩成一句话:“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