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4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渔阳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司机韩冰:
5000毫升,血浓情更浓
本报记者 林紫晓
韩冰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林紫晓摄
更多好交警好司机
相关报道,请扫二维码

人物小传

韩冰是北京渔阳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司机,他的血型是稀有的RH阴性血,俗称“熊猫血”。17年来,他坚持义务献血,总献血量已经超过5000毫升,成分血超过80个单位,相当于他体内所有的血液都已被他“献”了一遍。

他是北京渔阳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普通司机,他身上流淌着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他至今已经无偿献血60多次,总献血量已经超过5000毫升,他是2014年度“北京榜样”——韩冰。

得知又有记者来采访,韩冰很淡然:“献血并非一件多么高尚的事情,正因为‘熊猫血’稀少,才需要我多贡献一些。这只是我应该做的,帮助别人也能帮助自己、快乐自己。大家互帮互助,社会才能多一分美好。”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韩冰仍印象深刻。那是1998年,他在青岛当兵。有一次,他与战友遇见一辆部队医院的采血车正在宣传无偿献血,韩冰捋起袖子上了献血车。“当时也就20岁,献完血之后也没不适,下车就走了。”韩冰回忆。

可3天后血液中心的一个电话让他懵了。医生告诉韩冰,他的血是RH阴性血,特别嘱咐他以后如果需要输血,一定把这个情况告诉医生。“当时心里吓坏了。”韩冰说,“以为自己得了血液病,还询问父母的血型情况。”

后来通过学医的朋友,他才知道所谓RH阴性血是一种非常稀有的血型,被称为“熊猫血”。在我国汉族人中,这种血型所占的比例极少,仅为千分之三。如果同时考虑ABO和RH血型系统,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型RH阴性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

韩冰发现自己只是与别人不同而已,并非什么疾病,心中的石头也就落地了。但是这样一个发现,却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复员以后,韩冰做过公交车司机,去过广告公司,也当过单位司机。最后,他成了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穿梭。他在一次献血后加入了一个叫“北京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组织,那是一个稀有血型人群的互助组织,可以帮助很多有需要的病人,这让韩冰十分开心。

我国法律规定,一个健康成年人每6个月可以献一次全血,28天能献一次成分血。17年来,韩冰坚持义务献血,他的总献血量已经超过5000毫升,成分血超过80个单位,相当于他体内所有的血液都已被他“献”了一遍。

韩冰的献血经历中,与一位病人发生了不解之缘,她是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县的小薛莲。小姑娘今年5岁,2013年8月被查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治疗。小薛莲属于RH阴性血人群,血库内没有足够的血量给小薛莲使用。

在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帮助下,薛莲的父亲几经辗转找到了身在北京的韩冰。在人命关天的危急时刻,韩冰向这家人承诺,只要是自己的身体允许,就一定帮助他们。一年间,韩冰共为小薛莲无偿捐献血小板9次,累计2300多毫升。

“我长这么大,当了那么多年的兵,都记不得什么时候哭过。但是认识小薛莲后,就痛哭了两次。”韩冰有些激动,“小姑娘吃了太多的苦,家人也很不容易,为了治病,已经把所有能凑的钱都凑了。我只盼望她能尽快好起来。”正因为小薛莲身上流淌了他的血液,他与这小姑娘就像一家人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薛莲的病情,韩冰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不断发布薛莲的消息。

韩冰献血多次,亲人和同事却并不知晓。“我还是从电视上看到我儿子献血的事情。”韩冰的母亲说,“献血之后本来应该给儿子补补,他却一句话也没说,照常上下班,也没多休息一天。”而韩冰的同事和领导也是在小薛莲的父亲送来锦旗之后,才知道这位普通的司机几年来坚持这样的善举。

献血那么多年,韩冰积累了厚厚一叠献血证明和荣誉证书,但他却并没有把他们展示在自家的玻璃柜中,而是收藏起来。“我的事情被报道后,前来采访的媒体有很多,但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我还是关心这个月的份子钱够不够,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父母的生活也能幸福安康。”

谈及未来的打算和期望,韩冰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正确认识献血与健康的关系,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帮助更多的人。另外,希望能够有一个帮助稀有血型人治疗的专项基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