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爱呵护夕阳红
——记辽宁省新宾县旺鲜村党支部书记安香淑
本报记者 张允强
图为安香淑与村民们在一起。 郑永争摄

人物小传

安香淑,女,朝鲜族,1962年出生,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旺清门镇旺鲜村党支部书记。旺鲜村的朝鲜族村民占90%,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到韩国打工。她真情实意帮助困难群众、为村民尤其是空巢老人解难事。先后被评为抚顺市“文明标兵”、“百姓雷锋”和“辽宁好人”等。

“一句承诺,你为此操劳一生,远去的富尔江水知道,女儿的一片深情。几十位老人走了,你也不再年轻,江水涨了又落,庄稼黄了又青,你如江畔怒放的金达莱,年年迎春,岁岁艳红。”

这是2月28日,安香淑被辽宁抚顺市评为第九届“百姓雷锋”时,评委会给她的评语。

安香淑是抚顺市新宾县满族自治县旺清门镇旺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旺鲜村是个“特殊”的村子,不到500户人家,1400来口人,朝鲜族居多,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村里的年轻人便开始到韩国打工。

“年轻力壮的都出外打工了,村里没有学校,一些妇女又去县里陪读,现在留在村子里的不是牙牙学语的孩子,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最多的时候,村里有100多位留守老人。”安香淑告诉记者。

安香淑本人其实就是一位留守妇女,丈夫和儿子都在外工作,家里没有老人,她就把这些空巢老人当做自己的长辈。

空巢老人的亲“旦儿”

“旦儿”是鲜族语女儿的意思,旺鲜村村民都称呼她亲“旦儿”。留守下来的老人们无论遇到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都是安香淑。

1999年,朴顺芬老人的丈夫去世,留下病重的儿子和患有精神病的孙女。2008年,朴顺芬的儿子突发脑溢血去世,她悲痛欲绝,没有能力给儿子送葬。安香淑自掏腰包,为朴家张罗丧事,一连几天都没有合眼。安香淑抱着老人说:“大娘,从今往后,有什么事就找我!”从此之后,安香淑像老人的亲生女儿一样,10多年如一日,只要在家,她就会给老人洗衣做饭,帮老人劈柴拾垛。2010年洪水期间,安香淑不放心老人独自在家,将老人和其患精神病的孙女接到自己家来看护。同年冬天,86岁的朴顺芬老人在安香淑守护下,走完了阳光下的最后一程,安然地闭上了双眼。

安香淑又为老人孙女东奔西走,通过县慈善总会送入了抚顺市精神病院进行免费治疗。安香淑担负起小姑娘每年4000多元的食宿费用。直到现在,不管是缺钱还是缺物,安香淑都会帮助解决。

由于这些老人的子女基本都不在家,住院签字时一般都由安香淑代劳。开始大夫和护士都挺奇怪,不解地问:“你到底有多少个爹妈?”知道实情后,他们都竖起大拇指说:“这村书记比亲闺女还要孝顺。”

旺鲜村的空巢老人王世杰说:“‘旦儿’是我们看着成长起来的,对她知根知底,有她在,我们托底。”

安香淑在24岁的时候就成为村妇女主任,大家选她就是因为她孝顺老人。刚从老家吉林白山嫁到旺鲜村时,她就接过照顾卧床不起的公婆和丈夫兄弟留下的3个孩子的重担,一直把老人送走,又把孩子一手拉扯大。

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安香淑的丈夫却患了肝病,治病欠下了21万元的外债,安香淑不得不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到韩国打工。她当时一门心思想快挣钱、多挣钱、早还钱,对得起借钱给她的乡亲们的那份信任。别人一个月只挣二三千元,她一个月能挣上万元,有时一天只睡一个小时,端托盘走路时都能睡着,平时吃很少的饭,喝很少的水,就怕上厕所时睡着了。

2年之后,安香淑回到了家乡,赶上了饥荒。“是乡亲们帮助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现在他们老了,儿女又不在身边,我不照顾他们谁来照顾!”她说。

忠于值守的“巡逻兵”

“这些年,我出门不能超过2天,不然就心里发慌,感到没底儿。”她边说边陷入回忆:8年前有一段时间,空巢老人村民崔石根患脑血栓不能自理,安香淑每天都去看他。“我记得那是个雪天,我去抚顺办事,被大雪阻隔没有回来,两天后回来,发现崔石根已经去世。”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安香淑。

从那时起,夏天4点半,冬天5点半,她每天都像“巡逻兵”一样早早起来,绕着村里“巡逻”。“现在已经成了习惯,只要一天不起来,身心都不舒服。”记者有些好奇地问她:“你这么多年,天天早上都往天上看,看啥呢?”她回答说:“咱村老人自己在家的多,哪家烟囱不冒烟,就可能是那家的老人生病了,说不定会出啥事,我就得赶紧过去。”

村子“巡逻”一圈差不多需要两个小时,她冬天晚上也要出来查看一圈。她说:“这里冬天冷,要是不烧炕会冻死人。尤其是冬天雪后,还得注意他们屋前有没有脚印,如果有就说明能下地,没有脚印那可能就是有情况了。”

曾德洙和朴正玉两位老人今年88岁高龄,儿女在国外10多年没有联系,这是她每天巡逻必到之地。要是看到老人家烟囱没冒烟,她会第一时间跑到两位老人家里帮忙点火烧炕,洗衣做饭,喂老人吃完药,把家里家外收拾停当再走。

村里所有空巢老人家里都有安香淑的电话号码,有的贴在墙上,有的放在炕头。只要老人身体不适,他们就给安香淑打电话。无论多忙,她都会放下手头的活,送他们去医院。“如果镇里医院治不了,就得去县里,没有救护车,来回只能打车。有一天有两个犯病的,这个刚送去,那个又倒下了。”

镇里离县医院几十公里,来回打车就得100元,有时1个月的打车费就得1000多元,这些钱都由她来支付。她告诉记者:“都是老人独自在家,等他们的孩子回来再算,可是不少家的孩子几年都不回来一次,就是回来,有时也忘了要。”

最后一程的“送行者”

十几年如一日,安香淑不仅要帮着这些空巢老人看病养老,还要在他们的家人赶不回来时给他们送终。

安香淑担任旺鲜村支书的11年里,她亲自送走了35位空巢老人。从老人生病开始,安香淑就联系老人的亲人朋友回家照看。联系不到的,她就守在老人身边端茶递水,代替儿女床前尽孝,替他们处理老人的后事。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安香淑说:“从工作的角度讲,我是这个村的书记,照顾好他们是我的责任;从私人角度上说,我是这个村的村民,村中老人看着我成长,就和我的父母一样,我们相处了几十年,我对他们每个人都有感情,看到他们儿女不在身边,晚年得不到照应,我能不上前伸一把手吗?”

有些老人临终时儿女不在身边,后事全凭安香淑张罗。在火化单上,通常签有安香淑的名字。

安香淑有很多老照片,她拿起几张有些发黄的照片对记者说:“那时候我们组织老人排练节目参加镇里县里汇演,总能得奖。”说着说着,安香淑的声音就小了,“慢慢地,人都凑不齐了。”她说着,眼角渗出眼泪。

常有人问她,“那些老人的儿女都不回来管,你图什么?”安香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有感情。”她动情地说:“每年山野菜下来,手脚灵便的老人起大早上山采摘,挑出最嫩的菜芽给我留着;黄瓜到季时挑出溜直溜直的顶花带刺的送给我;每次聚会他们像父母一样亲我,留在我脸上的口水比蜜还甜,这不值吗?最重要的,是他们信任我,信任是最美的爱。”

镇党委书记孟宪斌回忆起他2013年刚到旺清门镇当书记的情景,几次召集会议安香淑都缺席,后来才知道她不是在县医院就是在殡仪馆。他说,“她太累了,这活不能全由他一个人来承担。”

安香淑高兴地告诉记者:2013年底,经过几个月的筹划,镇党委、政府以原旺鲜村老年协会人员为基础,在新盖成的旺鲜村村部建起全县第一个“留守老人之家”,还成立了专门服务“留守老人之家”的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由26名爱心人士组成,每名队员负责2至3名留守老人,随时沟通联系或上门走访,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日常换洗衣物、打扫卫生、陪同就医等服务,解决留守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安香淑今年53岁了。记者问她:“作为村支书,您不仅要忙活村里的事务,还要照顾这么多的老人,累不累?”她平静地说:“累点不怕,就是忙不过来,每天都打不开点,觉得时间不够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