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北部湾地区的海口、湛江、南宁三地,是我国面向东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去年12月,三地海关与关区港口企业“三地七方”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今年1至2月,三关区共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6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9.7亿元,增长41.5%
3月18日,海口海关、湛江海关、南宁海关,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国投裕廊洋浦港口有限公司、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今年首次深化合作协调会,就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共促环北部湾地区经济一体化等事项做出部署。
海口、湛江、南宁三地位处北部湾地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中南、西南地区出海的必经之道,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
去年12月,三地海关联合口岸部门及港口企业共同签署了《环北部湾口岸部门及港口企业深化合作备忘录》,以促进新航线为切入点,探索合作经验,创新海关监管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的藩篱,支持环北部湾港口企业互联互通。
在“三地七方”的合力推进下,环北部湾区域进出口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三关区共计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6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5%,占同期三关区进出口总值的61%,其中对东盟的进出口增速更是高达41.5%。
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在合作备忘录的基础上,“三地七方”共同探索出4种海关监管新模式,受到外贸企业的欢迎。一是推动环北部湾港口建立集装箱驳船新航线,引导企业在环北部湾港口间开展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实现“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的作业方式,提高三地外贸运输资源的使用效益;二是推动企业相互延伸现有各港航线贯通,打造运输新航线,促进船舶在环北部湾港口间相互挂靠,把原来各港船舶单独与外港“点对点挂靠”,转成汇聚海南港航、洋浦港、湛江港、北部湾港相连与外港“多点挂靠”,实现首尾衔接、中间串联、汇聚成线;三是开展同一船舶同一港口可装可卸监管新模式,船舶在同一港口卸下进口货物的同时,可加载出口货物,或者加减载转关的集装箱货物。原来需挂靠两次港口才能完成的装卸作业改成一次即可完成,增强船舶运输能力,节约企业物流成本;四是推出“水运中转”外贸集装箱货物监管新模式,充分利用开拓的新航线,使船舶在环北部湾港口间航行时顺路搭载转关的集装箱货物,实现功能整合叠加、相互衔接和优化增效。
据初步估算,上述三地关港联动后,一艘可装载300个20尺集装箱的进出口船舶,航行“香港-湛江-海口-北部湾-香港”航线,一次挂港即可实现有装有卸,每航次可节省航运时间约30小时,缩短里程约100海里,集装箱整船出口可节约成本近10万元。
专家表示,“三地七方”的紧密合作,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探索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监管理念、模式和手段,构建出高效便捷的通关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港口企业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在多式联运、优化布局及保税加工、现代物流、金融投资等领域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5月1日起,包括海口、湛江、南宁海关在内的11个直属海关将正式推行区域通关一体化,实现跨区域海关间的互联互通,真正做到‘十一关如同一关’。”海口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吕伟红表示,届时“三地七方”的合作将站在更高起点上,为粤、桂、琼三省区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