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己平、通讯员魏静报道:2014年以来,吉林省深化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通过“引霍入向”、“引嫩入莫”等水利工程引水保湿,为湿地长效补水奠定了基础。目前,西部地区重要湿地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累计为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湿地补水6亿多立方米。近两年,整个西部地区湿地水覆盖面积增加了15.8万公顷,接近历史最好水平,湿地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吉林省通过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和26个湿地公园,使48%的天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也通过退耕还湿、生态移民等方式,对湿地进行有效恢复和保护,使全省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
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长春净月省级湿地公园等地进行生态移民示范工程,总投资20多亿元,迁出居民近2万人。有效地降低了水质污染,也减少了湿地保护的压力。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湿试点项目,开展退耕还湿工程1600公顷;莫莫格湿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对被开垦的4000公顷湿地进行还林还草还湿;雁鸣湖湿地完成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1870公顷。
吉林省积极探索湿地修复建设新路子,采取工程措施保护和恢复重要湿地。累计投入资金4亿元,建设重要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础设施。
截至2015年初,吉林省依赖湿地生存的613种湿地植物和297种湿地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莫莫格保护区鸟类种类比建区时增加100种,白鹤停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鹤迁徙停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