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
“累”瘦的耕地怎样肥起来
本报记者 乔金亮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我国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产出了世界四分之一的粮食。但长期高投入、高产出、超负荷运行也给土地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当前耕地质量现状如何,怎样提高耕地质量,如何才能让累“瘦”的耕地肥起来?

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

“松辽平原上一锹下去见黄土的‘破皮黄’地已有不少。”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说,“黑土层是土壤的腐殖质层,其厚薄是黑土地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现正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退化,这警示我们一定要注意提高耕地质量。”

世界3大黑土区之一、曾经“捏把黑土冒油花”的东北黑土地,正面临黑土层逐渐变薄的问题。据农业部统计,目前东北大部分耕地黑土层厚度由开垦之初的80至10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20至30厘米;土壤中有机质由开垦之初的3%至6%下降到目前的2%至3%。

“近年来,农业生产保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耕地质量呈现出‘三大’、‘三低’态势。”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徐明岗告诉记者,“三大”是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面积大,“三低”是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整体看,我国农田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约为50%,比欧美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

据调查,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西北地区耕地盐渍化、沙化问题突出;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也很突出,西北等地农膜残留较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特别是一些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等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耕地的产出。

地力提升需加大投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造成我国耕地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耕地的利用和管理不当。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大多使用小型农机具耕翻整地,浅耕、旋耕面积占到机耕面积的64%。由于长期频繁浅耕作业,造成耕层变浅,土壤物理性能变差,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既缺乏能力也不愿在养地方面加大投入,虽然知道过多使用化肥会降低农田质量,但为追求产量,大多数农户依然增加化肥使用量。

同时,保护耕地质量的制度性安排也需要完善。目前,在国家层面还没有专门的耕地质量保护法律法规,现有法律法规在耕地质量保护上缺乏“硬杠杆”,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我国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相比,相关投入仍显不足,而且建设资金分散,投资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亟待设立专门的耕地质量建设资金。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耕地地力状况,农业部已经完成了2400多个农业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并于日前公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基本摸清了我国耕地质量状况和耕地土壤质量退化的主要原因、分布及障碍因素,为今后提升耕地质量指出了方向。

“数据显示,高等级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7.3%,基础地力较高,要用养结合;低等级耕地占27.9%,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8%的中等级耕地,正是未来的潜力股。”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何才文分析说,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

“两提一改”藏粮于地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保持耕地数量稳定的压力增大。同时,粮食连年增产,高位护盘极为艰难,各种资源要素绷得很紧,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十分紧迫。”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必须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努力做到‘两提一改’,才能实现藏粮于地。”

如果把农田基础设施比喻成人体的骨骼,那么基础地力就是血肉。“两提”正是要提高田间设施水平和耕地基础地力。提高田间设施水平方面,要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确保到2020年建成8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方面,要通过土壤改良培肥等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力争到202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个百分点。“一改”就是改善耕地质量环境,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修复和污染综合治理,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秸秆还田、残膜回收达到80%,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耕地酸化、盐渍化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业内人士认为,耕地质量建设不单是提高当年产量,而是着眼于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土地长期的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稳产高产的动力从外部的大水大肥投入转到依靠自身的基础地力上来,从而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据介绍,农业部将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为基础,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同时,抓紧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