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岸边鱼儿欢
——青海省尖扎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纪实
本报记者 马玉宏 通讯员 得 乾

迎着冬日的暖阳,穿越幽深的山谷,黄河像一条碧绿的丝带从远处缓缓而来。黄河在这里曲曲折折蜿蜒97公里,这里聚居着5.3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67%,这里就是青海省尖扎县。

为充分开发利用黄河水面资源,从2006年开始,尖扎县将水产养殖业纳入全县农牧业结构调整的范畴中,把水产养殖业确定为发展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引资金、引技术、引项目、引模式,推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

“我们的养殖基地是从2013年开始建设的。今年7月5日,我们投放15万尾三文鱼苗开始养殖冷水鱼。三文鱼生长周期较长,要等到3年以后才可以上市销售。”青海联合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辉说,“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投资1320万元建成深15米、周长100米的大型养殖网箱4个,小型网箱15个,中型网箱24个。随着公司效益的不断提升,以后网箱数量还会增加。”

12月的一个清早,记者乘坐快艇来到一大片网箱旁,吴辉撒下一瓢鱼食,紧接着一网下去,渔网里全是活蹦乱跳的三文鱼。他介绍说,公司正在建设冷冻保鲜库、加工车间等设施,计划对三文鱼进行深加工。“我们还准备在三文鱼养殖基地推出垂钓、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来增加公司的收益。”

地处尖扎县坎不拉镇下李家村的黄河清石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是去年成立的,有7个股东,都是村里的农民。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初具规模,拥有28个大大小小的网箱。今年5月份,合作社通过青海省补贴和自己出资,引进了虹鳟鱼苗10万尾。黄河清石花鱼合作社的小网箱深5米,能一次放养鱼苗1万尾,等这些鱼长到一斤左右时要转移到大网箱,每个大网箱能放养8000尾左右的鱼。合作社股东马尚武说:“只要尽心喂养,肯定能挣钱,我们要踏踏实实干出个名堂来。”

在坎不拉镇直岗拉卡村有这么一家合作社,当别人纷纷养殖三文鱼的时候,他们却养起了大闸蟹。这家与众不同的合作社就是黄河魂大闸蟹养殖专业合作社。

记者在黄河魂合作社的大闸蟹养殖池里看到,一只只大闸蟹或静伏池底,或交错横行,生机勃勃。合作社负责人韩高坤来自河南,16年前来到青海,2009年开始养殖大闸蟹。黄河魂合作社养殖基地占地210亩,这些土地是村民以入股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的。“合作社已经投资2000万元,以养蟹为主,一只2两多重的大闸蟹能卖到100元左右,今年卖了将近3万斤大闸蟹,主要销往本省。”韩高坤说。

现在,韩高坤又对养殖对虾产生了兴趣。他告诉记者,以前青海市场上没有活虾,现在他开始养殖对虾,市场行情应该不错。“目前对虾收购价在一斤80元左右,今年9月我们放养了70万尾对虾,到春节就可以上市销售了。”韩高坤说,“我们合作社还打算发展旅游业,打造养殖、加工、餐饮、娱乐一条龙的产业链来增加收入。眼下,餐厅、客房等设施已经基本建成,明年就可以接待游客了,前景很看好。”

近年来,尖扎县有6个家庭农场相继获得农业部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的称号,虹鳟鱼、高白鲑等4种冷水鱼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已注册“李家峡”、“黄河魂”、“联合水产”、“青藏高原”、“天下黄河尖扎秀”等5个涉渔商标。目前,尖扎县水产养殖场有10家,其中农民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7家,全县参与冷水鱼养殖的农户达150余户,养殖网箱368个,面积达3.9万平方米,水产品年总产量达450吨。

尖扎县县长李加说,到2020年,预计全县水产品产量将达到3125吨,水产养殖业产值将达9515万元,网箱养殖面积将达156亩。“在加强对黄河尖扎段特有鱼类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扩大特色水产养殖规模,加快组建水产养殖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水产品品牌认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李加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