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气象局最新监测,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今冬将达峰值,并延续至明春——
厄尔尼诺来了,暖冬是否不远
本报记者 沈 慧
雾霾天气,几位游客戴着口罩在杭州西湖边游览。
新华社 鞠焕宗摄
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国雨带会南退长江流域、华南等地区,容易发生南涝状态。图为今年6月路人在江西省瑞昌市赤乌中路的积水中骑行。

新华社 魏东升摄
今年6月6日,大雨袭来前的北京市石景山区阴云密布。 新华社 李 欣摄

暖冬尚无定论

“受其影响,我国今年冬季或为暖冬,同时雾霾天气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在中国气象局、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日前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等专家透露。

一般而言,厄尔尼诺年我国冬季易出现暖冬。但连日来的大风降温天气,却让不少城市进入了“速冻”模式。说好的“暖冬”呢?

“暖冬并非不寒冷,厄尔尼诺让冬季气温上升是个大背景,但期间若受北极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寒潮也很容易形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解释说。

暖冬是一个气候概念,指的是冬季3个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偏暖的状态。郑飞认为,今年冬季是否为暖冬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因为目前才进入12月,冬天刚刚拉开帷幕,是不是暖冬还要看明年1月份和2月份的气温状况。“去年冬天12月和1月两个月,气温是偏暖的,但到了2月中下旬,天气突然转冷,今年冬天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郑飞说。

对此,陈丽娟亦十分赞同。她说,厄尔尼诺背景下冬季海陆热力差异减弱,是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弱的,但还不能简单说今年内一定会出现暖冬,因为极地冷空气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暖冬的定义也有行业标准,有单站暖冬、区域暖冬或者全国性的暖冬,究竟今年是全国还是某些区域达到暖冬的标准,还要根据监测确定。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我国气候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是厄尔尼诺事件一个因素就可以决定的,所以无论天气预报还是气候预测,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要更全面更复杂些。”陈丽娟称。

虽然今年出现暖冬与否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的罕见冰冻雨雪灾害不会重演。根据丁一汇的研究,最近10至15年,我国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气温都是上升的,唯独冬季的气温相比多年平均气温是下降的,这主要是多次从北极来的冷空气侵袭北方所致。

“今年冬天,仍有强冷空气来袭形成寒潮的可能,但寒潮只是一次单独的天气过程,不会改变暖的大背景。即使寒潮频繁,也不会发生像2008年那种大范围的冰雪灾害。”丁一汇表示。

步伐“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是此次厄尔尼诺的真实写照。

2014年3月26日,美国财经新媒体《华尔街见闻》以“血色将至”为题刊文预测,今年将迎来一场有望比肩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其依据是今年3至5月,中东太平洋的西风连续3次爆发,风速一度达到48千米/小时,这种现象自1997年厄尔尼诺事件后基本上没有出现过。

但厄尔尼诺随后的“表现”让气象专家们有些意外。6至8月,作为厄尔尼诺预报重要根据的西风(西风盛行时海水比较暖,东风盛行时海水比较冷)戛然而止,东风大行其道。据此,很多气象专家判断,厄尔尼诺可能会就此“夭折”。

孰料,此后厄尔尼诺再次证实了其存在。进入9月,西风得到发展,趋冷的海水重新回暖,厄尔尼诺渐渐发展起来。“按照国家气候中心ENSO(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监测业务标准,根据海温异常发展情况,可以认为赤道中东太平洋从今年5月份开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到现在已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指出。

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虽说“板上钉钉”,但历经风波后的厄尔尼诺已“元气大伤”。“依据目前监测情况,热带中东太平洋增温在0.5℃到1℃之间,预计此次厄尔尼诺强度会大大减弱。”丁一汇表示。但他同时强调,虽然仅为一次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但因其改变中东太平洋已维持了15年的冷水状态,带来的影响仍值得关注。

按照一般规律,如果海洋温度变化1倍,大气温度将会变化3500倍。“这将对全球气候带来很大的影响。”丁一汇提醒说。

雾霾或将增加

厄尔尼诺还有可能带来什么改变?专家的观点是喜忧参半。

“比如,在厄尔尼诺年,我国降雪的概率会增加,南方降水会相对增多,且易出现暖湿的特征。”丁一汇介绍说。

降水增加之外,隐忧也随之而来。“厄尔尼诺背景下,东亚冬季风偏弱可能性增加,这也为雾霾的形成创造了便利条件。”丁一汇解释说,弱季风情况下,会造成气流的输送和扩散能力变弱,空气呈静稳状态,另外大气层稳定度也增加,下冷上暖的结果就是空气流动更弱,污染物不易扩散。“弱的季风不利于空气污染物扩散就是这个原因。”

事实上,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在全球一些地区产生了影响。例如,干燥天气正影响着澳大利亚农业。过去3个月里,澳大利亚东部以及南部所有地区的降雨量不足平均水平的一半,致使当地农作物产量受影响。澳洲气象局对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的气候展望显示,澳大利亚许多地区夏季天气可能更为高温干燥。

新西兰亦面临同样的难题。据相关媒体报道,根据新西兰气象局分析,厄尔尼诺可能会导致其南岛东海岸的干燥,形势一触即发。经济学家表示,干旱会影响下半季度作物的产量,对经济造成约2%的影响。

厄尔尼诺的“威力”其实才刚刚显现。通常来讲,厄尔尼诺第二年影响更大。

例如,1997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我国即爆发特大洪水。“根据监测,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对明年的影响不会像1997年至1998年那么严重,但也有很大不确定性,我们将密切关注。”郑飞表示。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比常年平均温度持续偏高的现象。目前,科学家采用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值”(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的判定依据。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多年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当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