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 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1月份工业、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消费增速有所加快——
国民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本报记者 薛志伟
12月12日,北京一家超市收银员接受消费者用支付宝钱包付账。当日是“双12”,电商纷纷展开打折促销活动。 新华社记者 尹栋逊摄

1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指标继续小幅回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而消费名义增速有所加快,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提高,国民经济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发布的11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房地产投资等指标继续小幅回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而消费名义增速有所加快,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更是连续4个月加快,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持续提高,国民经济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投资增速逐步趋稳

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除1至6月短暂加快以外,基本呈逐月回落态势。1至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5106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8%,增速比1至10月份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

但从近几个月数据来看,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在逐渐收窄,表明投资增速逐步趋稳。1至8月、1至9月、1至10月投资增速回落幅度分别为0.5、0.4、0.2个百分点,1至11月进一步缩小至0.1个百分点,这表明近几月月度投资额在逐步增加,也表明中央稳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后期随着这些政策措施的继续显效,投资有望保持15%以上的较高增速,继续为稳增长发挥关键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投资结构在持续改善。

分产业看,1至11月份,第一产业投资10899亿元,同比增长29.9%,增速比1至10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继续加强;第二产业投资188190亿元,增长13.3%,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第三产业投资251979亿元,增长17.1%,增速长期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稳步提高。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传统产业已经相对饱和,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正在大量涌现,因此各地要不断创新投融资方式,把握好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工业结构有所改善

受投资增速回落和外需减弱的综合影响,去年以来工业品需求增速持续回落,工业生产也基本呈小幅回落态势,但工业结构在持续改善。

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2%,比10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

分3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增速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而制造业增长8.1%,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表明资源能源消耗较少的产品生产和消费在逐步提高,工业结构在持续改善。

当前工业增速的持续回落还表明工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去库存化压力依然较大,工业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不过今年以来广大企业对新常态下经济形势的适应性和自我调整意识明显增强,在相对紧缩的市场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据调查,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环境变化,许多企业积极谋变、创新发展。有的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端客户,避开过剩同质低端产品激烈竞争。有的企业加强了供应链合作,同上下游企业结成战略同盟,锁定价格和客户,保证原料供应和配送,在很大程度上平抑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

消费贡献稳步提高

近两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逐步增强。今年前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大推动力。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7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7%,比10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

名义增速没有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走低拉低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使前几月名义增速有所回落。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是在稳步加快的。

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7月加快0.1个百分点,9月比8月继续加快0.2个百分点,10月与9月持平,11月比10月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明显加快,且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实际增速。这表明在中央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社会消费正在稳步提速,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步增强。

10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将重点推进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家政消费6大领域的消费,这为扩大消费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为扩大消费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