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人链条”令人钦佩
杨朝清

在生与死的面前,“救人链条”等行为以朴素人性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支撑,让人们见识了当代大学生和现代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和激励

在雪后零下10摄氏度的天气下,河北省燕山大学的18名大学生和3名市民,近日手拉手站在海里组成一条挽救生命的“链条”,成功将一名年轻女子救上岸。参与救人的一位学生说:“当时大家都很急,就直接冲到海里救人了。”

面对亟需帮助的陌生人,这些大学生和市民以纯净之心,建构了一条生命救援的“救人链条”。和前些年湖北省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组成“人梯”下水救人一样,“救人链条”既让我们见识了人性闪光的伟大瞬间,也给人以前行的动力。

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不过,在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当下,有些人完全从衡量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作出决定。从收益上看,见义勇为收获的是社会文明和公共秩序,是一经产生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无偿享用的公共产品;从成本上看,见义勇为可能需要个体支付代价。在公共精神缺失的背景下,见义勇为所倡导的价值理性逐渐式微,利他行为动机不足,冷漠旁观就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老人摔倒无人扶”也好,“无人让座”也罢,失范现象的屡见不鲜,让不少人产生道德焦虑感和“道德饥渴症”。

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人在用行动去证明:面对生与死,明知向前一步可能是危险,还是有人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发自心底对善良的坚持,作为“社会人”的一份责任,让“救人链条”为陌生女子搭建了一条生命通道。“救人链条”等行为以朴素人性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支撑,让我们见识了当代大学生和现代公民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和激励。

从社会治理上讲,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主动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通过公共事务,将社会成员打造成为一个利益相关、关系相互、情感相系的有机整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为慈善公益找到民间支点,已经成为当下社会文明的新趋势和新路径。即使在社会转型时期,每一个人的主动参与,依然可以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