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1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仍处于数量扩张粗放发展阶段——
商品交易市场该怎么转型
本报记者 李雅萍

“商品交易市场改革突破、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思想再解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发挥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其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大会上说。

商品市场承生产之上游,启第三产业服务之下游,成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提供就业、增加收入、繁荣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载体。据介绍,截至2013年,规模以上商品市场达5089家,年交易额99000亿元,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近四分之一,是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7倍多。如即墨市场、常熟市场等年超千亿交易额,义乌市场年近80万个标箱的出口商品、年5400亿的银行现金流量、年800亿的网商交易,可谓繁荣一个市场,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强一方经济。

张志刚表示,尽管近年来商品市场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市场仍处于数量扩张、粗放型发展阶段,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规模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经营成本高的问题突出。在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缺乏科学规划,有的市场占地面积求多求大,盲目发展势头强劲,出现“门庭冷落车马稀”的有场无市现象,单位面积产出效率效益低,投资边际效益下降的现象已经出现;在商品交易市场性质定位方面,综合类偏多,专业类不足,“同质化”趋势严重,发展前景堪忧;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对其生产周期长、风险大、运距远、每天消费的公益性认识不足,有的地方政府“菜篮子”建设的责任心不强,简单地全部推给市场,出现不该发生的市场波动等。

“不过,几种正在成为趋势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值得重视。”张志刚分析认为,一是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公益性受到高度重视。政府以多种方式积极参加公益性农产品重点骨干批发市场和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既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也给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带来更加准确的市场定位,给各种所有制企业带来参与改建、扩建、新建转型升级的重要机会。二是电子商务使商贸服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商业,使网络与供应链相互支持,流通与生产紧密结合,等等。三是内外贸同时开拓,进出口双向发展。如义乌去年实现出口182亿美元,增长102%。新建的“海选网”使法国、意大利等国5万多种优质品牌进入中国,80%是首次进入。四是“无缝对接”推动机制创新。农超对接、产销直供等多种“无缝对接”的形式出现,让市场建设者和经营者带着数百位制造商走天下,在四川巴中市等地形成了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的批发市场新体制。五是以物流为代表的多功能服务进一步完善。六是商品品牌快速成长,质量效益观念更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