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里母亲种的“咖啡”,味道和超市里卖的咖啡差不多
品尝了几次母亲炮制的“咖啡”,起初我并没有察觉出有什么不对劲。
三年前,老家一位亲戚从杭州返乡探亲,带回了一些狭长的豆荚,她从中挤出了几粒绿豆大小的种子,“这是城里人常喝的咖啡豆”,于是,我母亲留了一些。来年夏天,我从武汉回河南老家度暑假,果然菜园里发现了一小墒往年从未见过的“蔬菜”。
黄花白花,尖椒胖瓜,满园绿色中,这墒“咖啡树”格外显眼,一米多高一株,狭长的豆荚毛茸茸的,像羊角一样,朝天而长。
我在菜园里踱着步,心想着在乡下不花钱都能喝上自制的咖啡,美!
听母亲说,每一株咖啡秧子,她都仔细刨土施肥,精心料理。她觉得这东西很金贵。实际上,她10年前就喝过咖啡,雀巢、摩卡都喝过,不过这都是在外地做生意的亲戚们带回来的,量少。那时,没发现她喜欢这种带有苦味的饮料,在她的印象中,咖啡是一种带着焦苦味的提神饮品,跟家乡的信阳毛尖一样,“喝了睡不着觉”。
当年的咖啡豆收获后,由于母亲不知如何将其加工成咖啡面,于是一搁置久了就遗忘了,最后都留作了来年的种子。
今年年初,我突然想起家里还种有咖啡树,于是赶紧上网学了一下它的炮制技术,跟往日她在电话中教远在北京的我如何腌制老家的榨菜、筒鲜鱼一样,这回我通过电话教她炮制咖啡。最后,不知道她是不是借来了大娘家的有点像古董的石质研磨碗(老家话叫雷包子),反正那些炒熟的豆豆最终成了咖啡面。
炮制成功后,她和父亲成了第一批尝鲜的人。“告诉我咖啡一天喝几次?多了怎么样?你爸他一天三杯呢……”一天晚上,母亲发来短信询问,原来有人上瘾了。“得赶紧给你,不然你老爸喝完了。”后来,她专门给我留了一大包,但一时又没法给我。
今年“五一”假期,同在北京的侄女回老家办事,终于把我的咖啡捎来了,母亲还让她帮带来两包春茶,全是芽尖,连包装袋外面都是细毛。塑料袋装着的咖啡面拿在手里感觉像胡椒面,绵绵软软,细细碎碎,能闻到醇厚的香味。
那是在丰台的出租屋里,一个午后,我烧了一壶开水,然后铲了一勺半咖啡面,磕一磕杯沿,全铺在了杯底,当滚烫的开水冲入时,焦糖味、炭烤味来了,浓烈的香味中透着一丝温和,我立马拍了张照片上传到QQ空间,并宣称我喝出了家乡的味道。
照片一发,很快引来围观。“如果少就不瓜分了。”老友冯的媳妇看见后,表示想尝尝,我说,不是瓜分,是分享,随后往武汉给他俩寄了点,一周后她发状态说,“一大早就收到星哥千里迢迢寄过来的礼物,香死了香死了!”那些开口晚的朋友,我都许诺来年给他们留些。后来,在家“招待”了几次在京的朋友,我还未尽兴,咖啡已铲光。想喝,又得一年!
一次,在鼓楼边的菜市场,我不经意间发现,摊贩菜案上摆放的一些豆荚,跟我家咖啡秧子上的“羊角”有点像,但没查究。近日妻子回了信阳老家,在QQ空间发了一张我家门口晒着“咖啡豆荚”的照片,我越看越觉得有点眼熟、可疑。
在网上查询了多种豆荚类蔬菜,我终于找到了它:那是秋葵!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是当下人们所热追的高档营养保健蔬菜,它的种子可以生产咖啡和提取高档食用油,可谓浑身是宝。只是我们全家太“孤陋寡闻”,喝过纯正的咖啡,却从未见过真正的咖啡树。
不知道这是不是歪打正着,最后,我喝的“咖啡”还算是咖啡,这种戏剧性让我像喝了咖啡一样兴奋。
随后,我立马给家里去了电话,“妈,你那咖啡不是咖啡,是秋葵,一种蔬菜。”“啊,那怎么办啊?今年多种了一墒咧。”我现学现卖,给她科普了一下这种植物,最后告诉她,“你得换吃法了,我回头教你怎么吃。”
现在,喝着买来的咖啡时,我偶尔想起了这场“误会”,也仿佛能看到阳光下,一墒秋葵在菜园里野蛮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