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农信社破解农民担保难、抵押难——
创新中打造“阳光信贷”
本报记者 张 雪

“种了20多年地,前几年想扩大种植规模,但缺少资金,农信社关键时刻给我托了底。”近日,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姜山镇山丰新村,种粮大户王翠芬谈到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对自己的支持,很是激动。王翠芬如今租种了3000多亩地,每年付租金、买化肥种子都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不过,由于有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支持,王翠芬没有遇到太多麻烦。现在她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打算5年内把规模扩大一倍。

创新信贷产品,推行“阳光信贷”标准化服务,重点支持三农、支持种粮大户是潍坊农信社近几年发展创新的重点。潍坊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04年4月,是1999年国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全国首批组建的地市级联社之一。成立以来,潍坊农信社始终坚持支农模式创新。近年来,如何打破信贷资金制约的“瓶颈”,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是一道全国性难题。潍坊农信社以政策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积极破解农民担保难、抵押难,进行信贷支农模式创新,取得了突破。

早在2003年,潍坊农村信用社就通过以农民信用自治为特色的信用评定方式,评选“文明信用户”,为农户发放贷款证,实行贷款上柜台。凭借社会力量评定的信用,农民拿贷款证和身份证到信用社网点柜台可以直接贷款,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随用随贷,无需抵押。截至2014年6月末,潍坊农信社已在8846个村进行信用评定,占全部村庄的97.08%,信用户总数84.6万户,占全部农户的46.88%;潍坊农信社累计为农户发放贷款766.2万笔,共计1776亿元。

如何构建满足不同层次农业生产需求的支农信贷体系?潍坊农信社积极创新,农信社理事长王祖玉介绍,为进一步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潍坊农信社研发推广了乡村“2+1”贷款、“新居乐”建房贷款、“诚富通”农民信用联盟贷款、家庭农场贷款、“4+1”农业产业链贷款、订单质押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产品,构建了完整的支农信贷服务体系。

今年,潍坊市农信社在全市推广了“农贷通”信用贷款,该贷款是在信用评定的基础上,为诚实守信的农户发放用于生产经营、个人消费的无需任何担保的贷款。服务对象主要为辖内信用程度较高,还款意愿强,无任何不良、违约或逾期记录的优质存量农村客户。该贷款产品是在农村信用环境日渐成熟的前提下,面向优质农民客户开发的,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的农民信用贷款新模式。“农贷通”贷款开办以来,还未形成一笔不良贷款。

昌乐县庵上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由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是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如今,园区已达6000多亩,带动农户120余家。合作社社员赵世德说,有了农信社的“诚富通”,不仅贷款程序简化了,而且可以无担保无抵押贷款,满足了我们的发展需要。

在满足农业生产贷款需求的同时,潍坊农信社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项目,构建城乡一体化金融服务平台。农民凭惠农一本通存折、普通存折及信通卡等,可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的支取、存款、定活期互转、口头挂失、补登存折等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

王祖玉说,这几年农信社依托当地实际坚持创新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潍坊市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为786亿元,占全市银行机构涉农贷款余额总量的30.46%,占自身各项贷款的77.21%。去年,潍坊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3元,比2000年增加9837元,其中获得信用社支持的农民比2000年户均增收3.3万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