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输送带行业生产发展迅速,产量和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中国制造进入技术创新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认为,可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同时拓展思路向高端化发展
近日,青岛橡六输送带有限公司的棘洪滩厂区宣布正式投产,青岛开始积极创建我国高新技术输送带研发生产新基地。
说到输送带,很多人不陌生,它是继轮胎之后的第二大橡胶工业产品,是输送系统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煤炭、冶金、机械行业及仓储业的物料输送。输送带产品的质量、规格品种及应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民经济及技术的发展水平,它的安全稳定运行也直接影响生产作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输送带行业生产发展迅速,一跃成为世界输送带制造大国。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协会在册会员厂家275家,产量和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一些由我国企业自主开发创新的运输带产品,无论是产品标准、技术水平,还是产品品种、使用寿命,均达到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但由于国内市场不规范,行业内也存在着无序竞争。
目前,市场上的输送带品种繁多,质量也参差不齐。输送带行业内不同产品因市场竞争出现了分化——中、低端产品因差别化程度不高,竞争非常激烈;高性能、高规格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稍低,但部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因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市场参与者较少。更有甚者,由于品牌效益不高,一些国外的知名品牌直接用国内的高端产品“贴牌”。“东西一样,价格却差了数倍”成为国产品牌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
随着中国制造进入技术创新新阶段,产业发展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倒逼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青岛橡六公司总经理刘海青认为,一定要认真审视产业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定位,把行业发展由量的增长为主转到质的提高为主上来,“无疑,科技创新促产业升级是企业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如何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刘海青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或是建立技术创新联盟,以企业为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输送带产业发展趋势,大力推动我国输送带产业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核心装备、信息化控制等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要拓展思路,实施新人才战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原材料结构、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发展生产性服务等方面谋求突破,向高端化发展。
据悉,目前山东青岛正加快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打造我国输送带产业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该基地一直致力于产品科技研发、自主创新,引领输送带行业向安全、节能、环保、高效方向发展,研发的新产品有49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