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 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9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递大爱的人
——记维吾尔族青年阿里木江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阿里木江坚持助学的感人事迹引起了贵州省毕节市各界的广泛关注。图为阿里木江(前右一)在毕节市的烤肉摊位上。 本报记者 王新伟摄

2001年,阿里木江·哈力克兜里揣着10元钱,背着烤箱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他买了1元钱的馒头、1元钱的凉粉充饥,又用剩余的钱买了羊肉,串成羊肉串向市民兜售。在他孤立无援时,酒吧老板刘炅借给他100元钱,还帮他在酒吧门前摆起烧烤摊,让他吃住在酒吧里。

阿里木江感激得热泪盈眶,下决心扎根这里。他烤出喷香流油的羊肉串,很快受到顾客青睐。生意好时,一天能卖5000多串。

最初,阿里木江语言交流困难、生活习俗不适应,天河社区干部就帮助他协调烤羊肉串的摊点,七星关区民宗局和社区干部还帮助他协调办理暂住手续。不仅如此,时任毕节市委副书记的李玉平主动与他交朋友,市民宗委原副主任李洪应积极为他解决特殊需求,机关党委书记禄亚权向他讲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

“我一定要想办法回报这座城市的好人,把传递爱心当作自己的生活和精神追求。”阿里木江暗暗下了决心。

2002年4月,阿里木江途经贵州省镇远县时遇到一场山火,他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大火扑灭后,他得到300元慰问金。不久后,阿里木江遇到一位毕节妇联的干部,他恳请对方帮他联系一名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之后,他将获得的300元钱,再加上卖烤羊肉串攒下的200元钱,交到了毕节学院贫困生赵敏手中,赵敏接过钱,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后来,阿里木江又听说大方县理化乡长春小学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当即送去5000元钱。离开学校时,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拉住阿里木江,送给他一只土鸡,要他一定收下。

阿里木江的眼眶湿润了,他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可这些得到帮助的孩子和他们的亲人,却把他当成恩人对待。

2006年10月,阿里木江听说毕节学院不少学生成绩优秀,家庭条件却十分困难,就拿着5000元钱找到毕节学院,表达要向贫困生献爱心的愿望。“当时,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这对阿里木江而言,几乎是倾其所有。最后,我们被他可贵的精神所感动,收下了这笔钱。”毕节学院党委副书记汤宇华说。

看到那么多学生因自己的帮助而获得了新的希望,阿里木江助困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之后,阿里木江在毕节学院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助学金。设立以来,共有1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帮助。

“从2002年到2010年,我只要有多余的钱就去资助,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都捐出去了。”阿里木江说。

在毕节,阿里木江帮助过许多人,也获得了全社会的认同。2010年他获评“贵州省道德模范”;2011年获得“中国网事·感动2010”人物称号和“新疆五四青年奖章”;2012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

阿里木江的正能量激励了很多人,也架起了贵州人民与维族同胞的连心桥。在他的感召下,仅从新疆来毕节做生意的维族群众就有50多名。

贵州各族群众也因阿里木江的善行义举对维族同胞给予了更多关怀。在黔西县城水西社区,喻朝芬设立的“喻妈妈爱心超市”,每年春节都要慰问在黔西的新疆同胞;在七星关区、大方县和织金县,当地都专门为维族同胞划定烤羊肉串的摊位……

“我在毕节接触的有彝族、回族、布依族、白族、苗族和汉族等各个民族的人,相处很融洽。这些年我从未感到过孤单,我在毕节生活像在家乡一样温暖。逢年过节,都有人接我到他们的家里过年,还把我介绍给他们的亲戚朋友。”阿里木江说。

阿里木江意识到,如果事业不能发展壮大,助学之路很可能走不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阿里木江先后在新疆的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成立了餐饮公司。他在乌鲁木齐还成立了出租车队,现已贷款购买出租车150辆。公司盈利后将首先兑现他的承诺:为毕节市建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不仅如此,哪里有需要,阿里木江总会第一时间赶去。雅安地震、玉树地震,阿里木江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救灾的第一线。今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这位新疆汉子匆匆准备了1000多个馕和其他急需物资,从乌鲁木齐紧急赶赴灾区,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一锅地道的手抓饭。

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暴徒持刀砍杀无辜群众事件后,阿里木江从新疆乘飞机赶到昆明,给9名伤势较重的群众送去营养品和4.5万元现金。

2012年下半年,阿里木江在新疆和田县英瓦堤乡驻村,与当地的干部一起为少数民族农业农村生产发展、民族团结尽心尽力。他看到民族兄弟没有副业收入来源,就拿出1万元给65户困难家庭每家买了5只鹅;村里群众来开会,他看大家都坐在水泥地上,又拿出来5100元给每人买了一个小板凳……阿里木江说,“今后,我要继续让助人为乐和民族团结之花开得更加绚丽灿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