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4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村烧饼:一辈子用心去做
本报记者 熊 丽 王金虎

揉剂,延展成型,均匀地沾上芝麻,左手轻夹生饼并迅速移到右手背上,右臂顺势伸入烤炉内,五指伸展将生饼贴在炉中。4分钟后,一张薄、香、酥、脆的“周村烧饼”出炉了。

在周村烧饼博物馆的现场展示区,制饼师傅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引发现场观众的啧啧赞叹。游客李先生购买了两大袋周村烧饼:“周村烧饼是‘中华老字号’,质量信得过,买点回家给家人尝尝。”

传承古法、严控质量,正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村烧饼魅力所在。周村烧饼博物馆负责人李爱宗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市场,周村烧饼曾多次试验设备革新、隧道式机械流水化生产,终因生产出的烧饼硬而不酥,不易着麻而宣告失败。现在周村烧饼只有和面和烤制环节“两头用电”,其他环节全部依靠手工制作。

在周村烧饼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兆海看来,周村烧饼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之所以能长盛不衰,老少皆宜,靠的就是“用心去做”。就拿选料来说,烧饼香,主要是芝麻香。周村烧饼的芝麻来自湖北的自有生产基地,需要经过筛选、淘洗、传统手工脱皮、炒制等多个环节,炒熟后还需再经两次筛选。面粉采用鲁中平原特定品种小麦的全麦粉,既保证口感筋道,又不损失营养;白糖则必须是广东、广西所产的蔗糖。

“只要产品好,不掺假不造假,消费者就会识货。”张兆海告诉记者,对品质的高要求,是老字号生生不息发展的秘诀。

薄薄的烧饼,利润并不高。这些年,周村烧饼公司所在地,是淄博市周村区的黄金地段,其前后左右基本都建起了各种卖场,但张兆海一直没有动心,而是坚持做好这一张“饼”,把老字号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对老百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2000年的年产值200多万元到现在的七八千万元,周村烧饼这些年的发展步伐一直很稳健,目前拥有员工500多人,是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张兆海说,“我们不求做大,只求做长。一辈子能用心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